“胎记”,是民间的俗称,在医学上被称为“母斑”或“痣”,是由于皮肤组织发育时出现异常增生,而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异常的病症 。
【需要治疗和不需治疗的胎记】
文章插图
从医学角度来说,“胎记”包括了十多种不同病理名称的疾病,这些疾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皮肤病症:一类是皮肤上的色素痣,也称“斑痣”或“黑痣”,包括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咖啡牛奶斑、雀斑样痣等;另一类则是一种“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包括葡萄酒色斑、草莓样血管瘤等 。
不同颜色胎记简易类型诊断
常见色素斑痣的特点
牛奶咖啡斑
在幼年发病 。表现为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比较规则;皮损常1至数块,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增多 。而皮损直径大于1.5厘米,数目多于6块者,可能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疾病 。
病理学显示表皮黑色素增加,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增加 。
雀斑样痣
雀斑,大家比较熟悉,为1~2厘米的褐色及黑褐色斑疹,或稍隆起,呈圆形,边缘规则,颜色均一 。雀斑样痣可在幼年发病,随年龄逐渐增多,数目一般几个至几十个,多散开分布,发生于任何部位 。
病理学显示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数目增加,皮突延伸,真皮乳头处噬黑素细胞增多 。
色素斑
是指比雀斑大,成小片或大面积的皮肤表层黑色斑块 。有些在宝宝出生时就被发现,有的则在长大过程中逐渐加深才被发现 。色素斑也仅仅是在皮肤表层有色素沉着 。皮损则发生于各处,以躯干为多,一般单发,不对称,发生于躯干时皮损一般不超过中线 。
病理学显示为表皮突延伸,基层色素增加,黑色素细胞增多,但不成巢,真皮浅层散布有噬黑素细胞 。
黑色素痣
又称细胞型斑痣,按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3种类型 。后两种有恶变倾向,应予以注意 。
三种细胞型斑痣的形态特征与鉴别表
常见血管性“胎记”的特点
血管性“胎记”,又称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胎记类型,它属于先天性的血管畸形,或是由残余胚胎血管形成的良性肿瘤 。一般分为下列4种类型:
鲜红斑痣
又称火焰色痣、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者葡萄酒色痣等,俗称“红胎记” 。一般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红色、淡紫色或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起初不高出皮面,若不治疗日后可呈结节状增生,压之易褪色,常在宝宝哭闹、用力或洗澡遇热时颜色加深 。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部位,以面部、颈部、四肢为多见 。病变范围随宝宝生长而扩大,一般不大会自行消退 。
草莓状血管瘤
又称毛细血管瘤 。一般于宝宝出生后不久出现,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斑块,表面有些粗糙,但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表面呈许多颗粒状,边界清楚,质地柔软,因类似草莓而得名,压之可退色,随宝宝的年龄逐渐增大 。有部分宝宝通常在1~4岁间自行消退 。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较为深在的血管瘤,以婴幼儿较为常见 。边界不清楚,感觉柔软,可被压缩 。生后或生后不久发生,也有于1岁后才发病的 。损害一般较大,缓慢增长,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部位,以面部、四肢、躯干为多,常常累及口腔、咽颊黏膜处;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柔软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肿物,挤压后可缩小,有弹性 。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宝宝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 。尤其是脑出血、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
- 幼儿最需要的是充足的睡眠
- 雨季用车和行车过程中应该如何见招拆招
- 雨天爱车出行前检查和行车技巧
- 雨天安全驾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换个方式和孩子相处
-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
- 元旦的由来和风俗
- excel中怎么在汇总中求和优质
- excel整列怎么求和公式优质
- 可以承受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