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宝宝吃饭的几个问题( 二 )


问题三:孩子不好好吃饭,是不听话、顽皮所致吗?
这不能完全怨孩子,其中一部分原因和他们这一阶段的心理发育有关 。
① 5-6岁儿童具有短暂的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但仅仅约为15分钟
。注意力分散(和幼儿相比)仍然是学龄前儿童的行为表现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不专心进餐,吃饭时边吃边玩,使进餐时间延长,食物摄入不足而致营养素缺乏 。
② 孩子个性明显发展,不像一、两岁的时候,喂什么吃什么
,而是主动性和好奇心变强,有了自己这一餐“想吃这个”“不想吃那个”的小主见,并且希望“自己动手”,所以孩子有些东西有时候不爱吃是很正常,我们大人不也是有想吃有不想吃,有爱吃有不爱吃的时候吗?妈妈要询问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正确引导 。
③ 小家伙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尤其父母的行为常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 。所以,父母吃饭狼吞虎咽,孩子也会学着狼吞虎咽;父母的挑挑捡捡、大声说笑、不按时吃、不注重用餐卫生和进餐礼仪,就无形中孩子影响、熏陶着孩子,成为他们的标准和行为,因此,从这一点上,想让孩子好好吃饭,首先家长自己要好好吃饭 。。
问题四: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用餐?
① 不管是三口之家还是有老人照顾的五口之家,家庭作为整体,父母每天至少有1次与孩子一起进餐,这种与孩子眼神与情感的交流
老人无法代替 。
② 让孩子自己吃
,容许孩子进餐过程的脏乱,以保持孩子进餐的兴趣,提高食欲 。
③ 进餐应该愉快,尽量减少争论,避免责骂孩子 。
④ 餐前可喝少量的果汁或汤以开胃 。
⑤ 正餐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
问题五:学龄前儿童1 日食物建议及食谱推荐 。
建议每日供给200~300ml牛奶(不要超过600ml),1个鸡蛋,100g无骨鱼或禽类或瘦肉及适量的豆制品,150g蔬菜和适量水果,谷类取代乳类成为主食,每日约需150~200g 。并建议每周进食1次含铁的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和富含铁的猪血,每周进食1次富含碘、锌的海产品 。
正餐推荐:奶馒头、肉沫蛋羹、清炒油麦、海鲜汇(虾、鱼肉、豆腐,鸡蛋打花)、腐竹烧肉、蒸南瓜、青椒炒猪肝、芝麻酱糖花卷
加餐推荐:冰糖雪梨、酸奶、牛奶、水果、点心、豆浆等
【学龄前宝宝吃饭的几个问题】 以上,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营养的保驾护航,学龄前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每一口每一餐不仅决定着孩子的身智发育,还能为一生的健康体魄打下基础 。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