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小胖墩儿来了

在一项调查中,本来孩子体重正常,还是有40%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偏瘦,而体重超标孩子的家长却有70%认为自己的孩子正常,难怪我们周围的“小胖墩儿”越来越多了 。

一个胖呼呼的小婴儿或许看上去很可爱,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还是那么胖呼呼的,就不再是一件让父母自豪的事情了,因为肥胖会给孩子的现在和将来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 。
【上 小胖墩儿来了】

上 小胖墩儿来了

文章插图
在我们国家,肥胖儿的发生比例增长非常快 。在1986年做的8大城市7岁以下儿童的调查,当时肥胖的发生率是0.91%,到1996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1.76% 。而且4~6岁组的儿童肥胖率明显增加,6岁组孩子的肥胖比例已经达到6% 。最近在北京一万名低年级的小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6~8岁的孩子肥胖的发生率已经达到15.4%,超重的比例是12.5%,两项加起来,超过正常体重标准的儿童已经接近30% 。
1、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肥胖产生的主要原因
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应该与肥胖的产生划等号,因为健康合理的饮食是与生活水平无关的 。如果我们在认识和饮食习惯上存在误区,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
遗传不是主要原因:身高、体型、外貌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体重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大 。肥胖的孩子也许受遗传的影响,但同时更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比如父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喜欢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吃饭速度快,不喜欢运动,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就可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在这方面所做的调查已经可以基本确定,遗传因素影响肥胖的比例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
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90%以上都是单纯性肥胖,病理性肥胖很少 。孩子变胖主要是因为吃得过多,运动过少,也就是说摄入多,消耗少 。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积存在体内,造成肥胖 。从这个角度说,肥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 。
2、肥胖会降低生活质量,甚至伤害孩子的心理
婴儿期和4~5岁是肥胖容易高发的年龄 。婴儿期肥胖的孩子不一定以后也会肥胖,但4~5岁时肥胖的孩子,有50%会延续到青春期,青春期肥胖的人有70%会持续到成年 。年龄越大,肥胖的持续性越强 。
近期的危害:婴儿期肥胖,就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使心肺功能负荷加大,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还使关节负重量大,在学走路时,容易引起关节变形,导致X型腿或O型腿的发生 。幼儿体重过重,容易疲劳,活动后心慌气短,影响身体功能 。除了这种生理上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在心理上 。假如孩子肥胖,体型的改变,容易使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 。如果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伤害就更深 。远期的危害:如果肥胖延续到成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生比例,比正常体重的人要高许多 。这就意味着生活质量下降,预期的寿命缩短 。
3、治疗肥胖很难,关键是在预防
肥胖一旦形成,治疗会比较困难,效果不很理想,所以我们要做的主要是预防肥胖的发生 。
预防肥胖从母亲怀孕时就要做起 。出生时即超重的孩子将来肥胖发生的比率比正常出生体重的孩子要高 。所以 。从孕期开始,母亲就要防止孕期营养过剩,胎儿体重增加过多 。
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孩子比人工喂养的孩子体重超标的比例低 。而且,不要过早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最少4个月,4个月以后才开始添加辅食 。另外,定期进行的体重监测也很有必要,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喂养不当,生长不良的孩子,控制婴儿的体重过快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