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样培养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任何一个人,成名成才都与其接受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联系,其中家庭教育又是三种教育方式中的重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母亲是如何教导孩子的吧 。
培养孩子成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需要让孩子好好做人,又需让他学好本事 。莫言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演讲讲到关于母亲时感人肺腑,同时也能看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那么小编就带您一起阅读演讲的文字,通过莫言的母亲,看怎样做个好父母…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样培养的

文章插图
宽容别人的同时教孩子学会宽容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母亲对待老人的态度让莫言学会善良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样培养的】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
诚信是给孩子珍贵的礼物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