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在社会各种“时尚”的影响下 , 孩子的举动越来越像“小大人” 。身为父母的他们担心 , 这些因素可能从潜意识上催熟孩子 , 影响成长 。各方专家不得不提醒麻木了的家长们 , 小大人们的“老成”举动和与之年龄不符的时尚玩意 , 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文章插图
“我家孩子经常抱着iPad玩‘切西瓜’ , 会不会影响眼睛视力?”根据临床数据显示 , 近年来近视眼的年增长率达10% 。在各种电子产品的视觉影响下 , 前来就诊“时尚病”的小患者越来越多 , 近视发生年龄比过去提早了3岁多 。
另一方面 , 从事媒体工作的殷先生也忧心:“我家3岁娃娃张嘴唱出的是《无心睡眠》、《可惜不是你》 。虽然家人不觉不妥 , 反是捧腹大笑或夸其能干 。但仔细想想 , 这又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对此 , 心理专家也担忧儿童心理变化趋势 , 过早的时尚化、成人化行为 , 或将导致性早熟、社会人格障碍等疾病 。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也认为 , “小大人”过早沉迷爱情剧、情歌的现象 , 有可能导致性早熟 , 给童年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失去童真 。与此同时 , 他更担心孩子虚荣心的膨胀和由此造成的行为后果 。
分析:“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时尚病”扼杀孩子童真】 有家长担心 , 儿童行为过于成人化会性早熟 , 容易失去童真 。大人不纠正、反助长的做法并不合理 。孩子过早看爱情片、唱情歌 , 不但不理解内涵 , 更容易误解内涵或导致早熟 。父母放纵的行为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无意识强化 。这种助长一旦延续到孩子长大 , 极有可能过早萌生性意识和潜在性行为 , 对于大多数性教育封闭的中国家庭来说并非是好事 。
对策:家长榜样作用依然重要
专家呼吁 , 孩子患上“时尚病”成因千千万 , 但究其根本还是家庭教育和家长典范的责任重大 。“家庭教育是首位 , 视频早教取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必不可少 , 否则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 , 易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郭沈昌建议 , 别把小孩教育寄托在电视、电子产品上 。“带孩子走出虚拟世界 , 爱上真实的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