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幼儿园哭 心理专家告诉你怎么办



宝宝上幼儿园哭 心理专家告诉你怎么办

文章插图
  1、老师说孩子在父母入园时大哭 , 但多数进入到班里后就没事了 , 孩子这种现象时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专门哭给家长看的?
  孩子入园时大哭 , 原因与上面说的有关 , 同是也是因为孩子还没学会能替代“哭”的好的告别行为 。如果父母能坚持用开心平和的状态送孩子去幼儿园 , 在路上不焦虑、不指责、不提孩子根本领会不了的要求 , 同时到了门口能开心的和孩子说再见 , 门口的老师也能亲切、和颜悦色的接他 , 和他一起与父母告别 , 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好的告别习惯 , 从而替代过去的“哭别” 。
  孩子进了班里就没事了 , 是和孩子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 。
一是因为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是“情境性”的 , 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哭自己也会莫名其妙跟着哭 , 就是由“情境”决定的 。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当下那个感觉悲伤的环境 , 很快就会恢复 。
  其次 , 这一表现也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有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时间不会很长 , 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 , 当进了班里后 , 如果小朋友们也没哭 , 同时又看到了新的事物 , 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快会被转移 。所以 , 孩子哭并是不表现给家长看的 , 而是他当下的发展只到了这样的阶段 。
  2、为什么许多家长在家里问幼儿园好不好时 , 问着问着就变成了幼儿园不好 , 老师不好 , 小朋友不好了呢?
  这个原因和上面的原因有些雷同 。
2-4岁的孩子 , 思维是情境性的、形象性的 , 父母不能问那么抽象的问题 , 比如“好不好”“有没有意思”等 , 这些问题一来不好回答孩子理解不了 , 二来就算老师对孩子不好 , 但是孩子离开了那个情景他除了有些情绪之外具体情况他是无法回忆的 。
  孩子之所以最终回答成“不好”也是和父母的情绪暗示或者语言暗示有关 , 孩子看出了你对哪个答案最关注 , 所以就用“不好”来成全了父母 。比如如果回答“好” , 父母就觉得孩子回答太快没思考 , 就会反复问 , “真的吗“”怎么好“之类的 , 最终让孩子觉得你喜欢”不好“这个答案 。
  还有的父母会喜欢问孩子“快乐吗”“开心吗”之类的 , 如果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对他进行了健康的情绪方面的引导与管理 , 那么这个孩子对这类问题是能回答的 。但如果没进这方面内容的引导 , 那么孩子回答什么都是“随机”的 。
  所以 , 父母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况 , 可有两个最直接的方法:
一是观察孩子的情绪 , 因为情绪是最外显的 , 孩子也善于用 , 不会伪装;其次是和孩子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了解 , 比如角色扮演游戏、讲故事等来了解 。最终再去和老师沟通来解决 。
  3、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 , 在班里是一起玩好呢 , 还是分开玩好呢?
  当然是一起玩好 。上面我也说了孩子思考问题是“情境性”的 , 会受到周围情境的影响 , 所以和不哭闹的小朋友玩 , 能让孩子观察到好的行为是什么 , 何种行为能得到群体和老师的肯定 。如果分开 , 虽然从老师方面而言似乎方便了些但对孩子群体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会有影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