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出塞的诗意和注释( 二 )


往大里说,唐宋以来的诗人爱用旧名是主流 。比如官爵,都喜欢用周秦汉的名目,什么“万户侯”啊,“二千石”啊,比比皆是 。用本朝官名的也有,比如杜甫的 “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防御使”是唐代官名;苏东坡的“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监州”是宋代官名;但毕竟是少数——新官名“不雅驯”,适合入诗的实在不多 。我们回到“龙城”这样的边塞域外名目,也是用旧名的居多,“楼兰”啊,“匈奴”啊,“月支”啊(包括汉唐相沿的地名,如‘云中’‘朔方’‘轮台’等等);不过当时也有诗人用唐代新出现的名目,比如陈陶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杜牧的《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无定河”、“拂云堆”都是唐代才出现的边塞地名,用它们当然也是因为辞藻动人,音节悦耳,放在诗里朗朗上口 。你看“无定河”三字,透出生死无常的凄美;“拂云堆”更是缥缈唯美,木兰庙在湖北,和内蒙古的拂云堆“寥远不相属”,也没有哪个传说说木兰从军到过拂云堆,杜牧用此地名,唯一的原因就是它够诗意 。够诗意,是诗人选词最重要的标准 。“龙城”也一样,霸气,雄壮,神秘,透着不屑多说一字的简约范儿 。“龙城”在《史记》里写作“茏城”,文字学上两字相通,但在诗里不行,“但使茏城飞将在”,加个草字头,韵味全失,气势顿灭,就像名厨名菜,多加一勺盐,味道就败坏了 。诗人只对艺术负责,看到学者“下笔不能自休”的争论,恐怕在地下也要笑醒,“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
文字和音乐一样,本身就有美感,你甚至不需要知道意义和背景,光凭音节和字形就能体会 。有个朋友开了家俱乐部,名字是“仙那都”,我问她为什么选这个,她说好听啊 。她不是学文学和历史的,恐怕不会知道“仙那都”(Xanadu)是西方人对蒙古帝国“上都”的一种音译,更不会知道经过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脍炙人口的名作《忽必烈汗》运用,它已成为东方想象的一个象征 。但她照样能体会这个词的美感 。这就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
.HXF46 { display: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