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陵园介绍十三个皇帝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 二 )


后英宗被放回 , 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 , 搞了一场“夺门之变” , 英宗复辟 , 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被害死 , 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 , 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 , 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 , 一位下落不明 , 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 , 所以称“明十三陵” 。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 , 其山属太行余脉 , 西通居庸 , 北通黄花镇 , 南向昌平州 , 不仅是陵寝之屏障 , 实乃京师之北屏 。
太行山起泽州 , 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 , 至居庸关 , 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 , 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 。山崇高正大 , 雄伟宽弘 , 主势强力 。
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 , 势 , 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 , 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 , 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 , 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 , 豁然开明堂 。
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 , 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 , 陵墓规格大同小异 。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 。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 , 多至八公里 。
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 , 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 。
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 , 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 , 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 , 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 , 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
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 , 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 , 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
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 。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 , 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 , 其间所有的建筑 , 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 。
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 , 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 。”
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 , 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 。”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 , 精心选址 , 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
【十三陵陵园介绍十三个皇帝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 , 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 , 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