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是国粹 传统京剧介绍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二 )


“三杰”之中,余三胜是湖北人,为汉派;程长庚是安徽人,为徽派;张二奎自幼在北京长大,能“采取二派而搀以北字”,北京观众喜闻易懂,对徽、汉融合及语音的京化上有所创造 。

京剧为什么是国粹 传统京剧介绍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文章插图
光绪年间,画师沈容圃以彩色绘制了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位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即:
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 。此画流传后世,号称“同光十三绝” 。
程长庚,安徽潜山人,登台时间晚于余三胜和张二奎,但舞台演出生涯较长,既是三庆班第一老生,又是长时间掌管三庆班的班主,艺品、人品俱佳,为人所称道,对后世的艺术影响很大 。
他的演唱字音清晰,行腔自如,高亢沉雄,韵味无穷,成为后辈效法的榜样 。他掌管三庆班时,规矩严明,并能以身作则,不谋私利,关心同人,并废除“站台”等行业陋习 。
他不仅擅演本行老生,而且能替演其他各门角色,甘当配角 。三庆班能久盛不衰,对京剧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与程长庚的艺品、人品及具有凝聚力的组织管理能力密不可分 。
19世纪中叶,京剧作为一个新剧种,从音乐声腔、字音、伴奏、身段动作及舞台布局、演出规制等各方面,都基本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特点,舞台艺术的程式规范化逐渐完备 。
至同治、光绪年间,京剧逐步走向成熟,在北京舞台上占据主要地位,并开始向外地流传,开创了兴盛局面 。
流派纷呈,走向繁荣
清末民初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艺术逐渐走向繁荣,各行当都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名演员 。艺术流派纷呈,是这一时期京剧艺术走向繁荣、达到鼎盛状态的主要标志 。
以老生和旦行为主,出现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代表性人物 。
老生“新三鼎甲”程长庚去世后,老“三鼎甲”声容绝于舞台,但他们的艺术影响仍在,其后辈传人中出现了新一代的优秀演员 。
清末民初,老生行中有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三人,号称“新三鼎甲”(又称“后三杰”),成为京剧从成熟走向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 。
“后三杰”中,汪桂芬出世较晚又最早去世,孙菊仙较早不经常露演,谭鑫培舞台上演出时间最长,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
谭鑫培(1847—1917),湖北江夏人 。他的父亲谭志道是汉调艺人,搭京班唱老旦,有“谭叫天”之称,谭鑫培的艺名因此称为“小叫天” 。
他幼年随父进京,入科班学艺,曾先后拜程长庚、余三胜为师 。1900年前后声誉鹊起,后来有“伶界大王”之誉,又有“满城争说叫天儿”之说,梁启超曾赋诗曰“四海一人谭鑫培” 。
谭鑫培在艺术上吸取老一代艺术家的精华,在总结前辈表演艺术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创造,把京剧艺术上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
民国时期兴起的众多老生流派,大多是在谭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时人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
京剧为什么是国粹 传统京剧介绍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文章插图
谭鑫培
“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京剧形成的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员以老生行为主,戏班实行名角挑班制也是以老生名家为核心 。
到宣统初年(1909),王瑶卿在丹桂园自挑台柱,开京剧旦行挑班之先河 。至民国时期,“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代表性人物的出现,使京剧舞台呈现生旦并重的局面 。
京剧为什么是国粹 传统京剧介绍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