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鸿亮人民日报撰文:国产剧“走出去”步伐加快( 二 )


土地和人民是我们的创作源泉 , 《山海情》的美学特质朴实且真实 。它带有鲜明的地域属性 , 在剧情初始阶段 , 镜头展现出壮阔粗粝的自然景观;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 逐渐进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秩序井然的发展之美 。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 , 美好的自然与和谐的生态已成为人类共有的乡愁 。我们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发展与寻根”等具有世界性的议题融入剧情 , 希望更多国外观众能在这部作品中有所思考 , 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
网络剧《开端》于今年年初在国内开播 , 出海之前 , 已经在国外观众中拥有较高热度 。可以说 , 《开端》的对外传播是作品本身的海外影响力推动海外发行的互动过程 。这得益于中国流行文化在海外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 同时也提示创作者 , 要有将一部剧集做成一种文化现象的追求 。
《开端》以“时间循环”“爆炸逃生”“悬疑破案”为主要设定 , 在剧情架构上做到了与国际流行影视题材的接合 。在看似超现实的故事中 , 《开端》另辟蹊径 , 并未选择西方同类作品中的“超级英雄”式主人公 , 而是讲述现实语境中可见的动人故事:两个平凡的“小人物”赤手空拳地阻止一次密谋已久的犯罪 , 主人公们遇到危险时的第一反应是寻求警察帮助 , 警民通力协作的同时 , 乘客们纷纷见义勇为 , 成功阻止了犯罪 。剧中展现出平凡人因团结而产生的英雄情感 , 表达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 这些都带有深深的中国印记 。而无论是具有超能力的主人公 , 还是具有美好品质的普通人 , 都具有各国影视作品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的影子 , 因此得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 , 打动海外观众的心灵 。这种认同来自剧情本身的说服力 , 更来自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 。
把握“走出去”新契机
放眼未来 , 国产剧出海前景可期;回到当下 , 我们仍需意识到 , 能够“破圈”“出海”的剧作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 这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 , 在剧本创作、拍摄技法、后期制作等方面深耕细作 , 下苦功夫 。例如 , 与近期在国际上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其他影视作品相比 , 《开端》在制作水准上仍有提升空间 。
《开端》的核心情节都发生在公交车这个狭小的单一空间内 , 如何呈现高质量的视觉效果 ,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就此设计了不少方案 , 其中一个是选择搭建LED屏场景还原行驶过程中车窗外所呈现的景象 。剧组在影棚内共搭建了2560块屏幕 , 面积达640平方米 , 并在取景地厦门实景拍摄素材 , 用时将近两个月 。虽然在观看成片时 , 观众很难分辨出窗外的景色来自LED屏 , 但事实上 , 在成像精度、屏闪对拍摄的影响等技术问题方面 , 我们仍有不足 。这督促我们继续提升制作能力 , 引入并掌握更加先进的拍摄技术 。
国产剧出海热潮的背后 , 是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加快“走出去” , 国产剧的内容要更为多元 , 从更多维度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我们曾拍摄过多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 在我看来 , “现实主义”不仅是题材的选择面 , 更是一种创作态度 , 是对社会、生活、人的整体认知与审美表达 。这些剧作在提供观赏价值的同时 , 润物无声地展现出中国当代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 , 以及向善向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