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曾发布悼文:忆伊琳·若诗

2019年8月,曾在中国建设银行任职独立董事九年的伊琳.若诗女士不幸去世,我10月份方知伊琳故去 。回忆起在董事会为中国建设银行改革发展一同工作的日子,勾起了一些回忆,故写了一篇小文,作纪念 。
忆伊琳·若诗
昨天晚上,在朋友圈中偶然得知伊琳·若诗因患癌症,于今年8月份不幸辞世 。因为伊琳家居纽约,我马上给在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工作的王雪磊同志发个信息,问他需要我做点什么,并向其家属表示哀悼 。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曾发布悼文:忆伊琳·若诗】伊琳·若诗,一个中国金融圈子无不知晓的美国籍女金融家,与其相知,是因为我于2011年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后,与正在履职建设银行独立董事的她,一起共事近六年 。
伊琳很中国化,与大多数国外同行不同,甚至与一些“海归”也不同,她对中国金融业情况非常精通与熟知,对中国银行业文化有深刻了解,“精英”文化已深深渗透她所任职的岗位 。
基于独立董事的特殊地位,在董事会讨论重大问题时的每每发言,应该说,她从不无言、违言、妄言、狂言,而是敢于直言,尽情发挥,每次发言在专业素养、法理依据、条理性、可操作上均有依据和独到之处,且非常中国化,所谈建议俱是上佳,尽管有些建议因国情问题无法实施,但也不失为现代企业制度下银行今后的改革方向 。
我记得的几件事情:
一是对资管业务管理问题,2014年,鉴于建设银行资管业务发展很快,总行准备明确其业务地位,将资管业务放在投行部,并改名为投行与资产管理部 。此方案上董事会讨论时,伊琳认为这两项业务有本质不同,一个是融智功能,另一个是融资功能,容易造成职责冲突,不宜放在一起,董事会采纳了她的意见,决定在一年之内,独立设立资管部门,2015年,按照全行集约化转型战略要求,将资管业务从投行部分设出来,组建了资管中心 。
二是2015年,美国纽联储要求外资银行的母行董事会设立美国风险委员会,实施“长臂管辖”,在董事会讨论时,伊琳持反对态度,认为:纽联储的规定不符合国际准则,超越了监管权限,在她及其他几位外籍独立董事的坚持下,董事会做出了不设立美国风险委员会的决定 。尽管后来由于美国的坚持及考虑美国市场的重要性,董事会仍决定把在美国机构的风险管理层次提升,由董事会风险委承担在美国机构的风险委员会职责,但伊琳的国际视野、专业操守和原则性很值得尊敬和学习 。
三是2012年,建设银行党委、董事会决定开拓南美市场,完成全球机构布局,在巴西并购已经经营近百年的BiC银行 。对BiC的并购,是建设银行南美地区机构布局的重要项目,是战略性并购,而非财务性选择 。上董事会讨论时,伊琳认为,巴西是南美大国,建行在巴西并购银行的选择是对的,但是,要选择经营优秀的银行,另外,并购后如何经营好,至关重要,水土不服有可能造成并购后经营困难,这个并购对建设银行来讲是个挑战 。
2015年,她按监管部门不得连任两届独董的规定,辞去了总行独董职务 。年底,在完成BiC并购后,考虑到伊琳对南美的熟悉程度和银行管理的经验,我约请伊琳担任并购后的巴西子行独立董事,她愉快的接受了邀请 。巴西子行经过几年经营,由于对并购银行的管理、高管的选配、法律、税务、文化差异、语言沟通以及银行经营特性,加上巴西经济严重下滑等各种管理和经营的因素,并购后的几年,巴西子行不良资产增加,亏损严重,直至2018年才些许起色 。
2017年4月我去美国纽约业绩路演时,伊琳约我共进早餐(她已在中金公司美国分公司任职),提到并购巴西Bic银行后遇到经营上的困难,她对我半开玩笑的说:“巴西子行经营上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让我担任巴西子行独董,是对我在总行董事会上表态支持的惩罚” 。我说不是的,是借助您在银行管理上的经验和地理上的方便,巴西并购Bic银行从战略上讲没有问题,建行会把他经营好 。我从美国回来不久,董办的同事告诉我,伊琳提出辞去巴西子行独董职务,但没说具体原因 。现在回忆起来,可能她当时身体已有不适,才辞去职务的,否则,凭她的专业能力和执着精神,她会继续做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