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飞天,空间科学启新篇

问天飞天,“中国星”更亮了 。
7月24日14时22分,“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托举“中国最重”航天器――约23吨的问天实验舱升空 。
约13个小时后,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实现在轨交会对接 。
升空流程完美精确,“穿针引线”沉稳有力,“太空之吻”优雅从容,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实验舱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关键一战完美收官,静候“梦天”逐梦九天 。
“中国最强”送“中国最重”
万里晴空碧如洗,一飞冲天上九霄 。24日14时22分,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液氢液氧燃烧释放的巨大推力,推举着“长五B”和实验舱,稳定沉着地在天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
文昌的沙滩上,挤满了欢呼的人群 。
胜利的背后,积淀的是航天人的辛勤与汗水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专门为空间站建设打造的舱段运输“专属列车”,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重量约849吨,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是目前世界在役火箭中唯一一级半直接入轨的火箭 。这种设计简洁的系统,使火箭无需进行级间分离、高空发动机启动等动作,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火箭可靠性 。
为安全、精准地将问天实验舱送到目的地,火箭研发队伍还对长五B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增肌瘦身”,在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30多项改进;对火箭发射的地面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更换和完善 。
问天实验舱是我国迄今为止体型最大、质量最大的航天器,总长17.9米,直径4.2米,约23吨,是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主动飞行器 。
不仅有着大块头的体格,问天实验舱更是一个集平台功能与载荷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 。
据介绍,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既发挥定海神针般的双保险作用,也为空间站未来15年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
“中国最强”运载火箭,搭载“中国最重”航天器,长五B尽显“王者风范”,问天实验舱成功“问天” 。
【问天飞天,空间科学启新篇】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GNC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宋晓光看来,“中国最重,太空安家”,使得我国空间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太空建站,小到元器件铸造、材料加工,大到组装装配、发射场测控,没有完整的工业门类根本干不出来 。”宋晓光说,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成功“问天”,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体现 。
征程虽远尽在掌握
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完美“合体” 。
首次执行交会对接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准时点火、顺利升空 。
从容与优雅的背后,是航天人的巧思善工与精益求精 。
实际上,尽管长征五号B于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1年4月29日又将天和核心舱准确送入太空,已为其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次发射,载荷更重、羽流干扰更大……
宋晓光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载人飞船对接像开小跑车,可控性强;货运飞船对接像开小卡车;而到了问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就如同要把一辆大体积房车停到一个小车位里 。”
在规定的时间发射并将航天器送到指定的地点,这成为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的成败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