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条镶嵌墙面 铜条镶嵌墙面效果图( 二 )


“廊腰缦回,檐牙高琢 。” 连廊横贯水面,令每处转折产生一处对景,每处框景产生一幅画作 。精工雕琢闽中文化符号于廊架及铺装等细节,随廊且赏礼序雅院,目穿隐约窗格,细品东方美学精神 。
三进庭院,依仙游一景“麦斜岩玉泉飘渺”,创造出“奇石旁一条伏溪,盘旋曲折,溪畔巨石纵横交错”的瑰丽东方园林画卷 。方寸间,亭廊水榭,相映成趣,山水相依,清风拂面 。因园建之精巧落位,园路之迂回婉转,使一步一景,见景色多婀娜,自在游园于写意自然山水中 。
盛夏浓荫,最惬意不过漫步园林中 。堆山理石点亭,台地叠水落溪,拾步缓移,花木繁茂,掩映虚实,幽雅深邃 。景致收放合宜,融入传统与现代需求,或倚榭观月、或坐亭饮茶、或踏桥穿廊,在一系列与园林的互动中寻到雅致安然的生活 。
在植物配置与叠石工艺上,设计力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感染力 。择松竹等树形古雅或具有岭南特色的水陆生植物,与亭廊石溪相互依偎,构成具有古典园林审美的意境空间,提升东方园林的自然与朦胧之美 。
精心推敲每一处置景与细节,渲染视觉上的美感与移步换景的变化感 。但与亲友邻里,相伴观此悠远雅境 。历经晨昏四季,而觉祥和尊贵,绎尽诗意的生活韵味 。
福州龙湖兰园天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自古以来山水诗居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向往和精神向往 。
在相距600公里的福州仓山区,“东扩南进西拓”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美学的历史是不断探索与回归的历史,从现代工业到诗意居所,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演绎,用自然的材料模山拟水,来演绎苏式园林的诗意庭院生活 。在繁华与喧嚣之下,寻觅一片隐逸之所 。
前场整体讲究方正布局,打造渐进式多重院落,并从“苏式园林”中汲取山水林泉的生活美学,以四重画境,移步异景,打造人在画中游的雅奢体验,诗意篇章就此展开 。
大体量层级跌水沥沥而下,行至侧畔,涌泉沿“斗”形雕塑分级而下,气势恢宏,寓意日进斗金财源滚滚,让人感到归家的尊崇感 。
自入口向内,通透的逸庭空间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门厅形成了画框的窗口,将景致收纳其中,渗透的手法加强了空间的景深感 。水声潺潺,只见远处高山流水、云亭苍松,仿佛一副动态画框,引人入胜 。
“一池三山”的传统造园手法打造烟波浩渺的人间仙境,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移步异景、曲径通幽的人文特色,将江南的灵秀、俊美与福州的精铸、匠心融入其中,相得益彰,虽为人造,宛自天开 。
高山流水般的瀑布从8.5米处飞流直下汇聚到太液池里,宛若熠熠星光流淌,恰似银河落九天 。山涧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流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小溪潺潺、山泉叮咚、瀑布奔腾、叠瀑磅礴...抚琴台更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撩人心弦 。
抬高场地,营造曲折起伏的小高差,行至云亭,左侧一池三山,右侧是云麓悬纱,山水交融,宛如行走在画卷中,颇有“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之感 。
拾阶而上,小径幽幽,点以花木,缀以景石,穿行于连廊和茂林之间,斑驳的光影随着曲径游走轻移 。
闲庭漫步,或规整或自由的造园铺地,搭配乌桕疏朗的林下空间,自然浪漫的花境营造温馨惬意的归家氛围 。勾勒出一幅闲适安逸的画卷 。
山涧流水和巍峨高山相映成趣,抚琴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苍松翠植,是可以触摸的自然风韵,乐山乐水,是繁华都市一角的隐逸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