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是如何给朱子评价的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五 )


而朱熹的倒台 , 也是由此开始的 。
朝廷之中 , 以赵汝愚为首的“道学派”和以韩侂胄为首的“实干派”开始了权力争斗 , 继而酿成了南宋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大规模禁锢道学的运动:庆元党禁 。
而韩侂胄要想推倒赵汝愚 , 就必须先从朱熹下手 , 因为朱熹是赵汝愚推荐入朝为官的 , 他们算是“道学派”的领袖人物;赵汝愚是当时的宰相 , 位高权重 , 不好直接动手 , 只能先剪除他的羽翼;所以 , 韩侂胄决定先对朱熹动手 。
于是 , 公元1196年 , 发生了上面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的事件 。
虽然沈继祖的指控没有实际的证据 , 古代的监察御史在弹劾官员的时候 , 基本上都是靠一张嘴把人说死 , 真要去追根溯源的找证据 , 大多数是很难找到的 , 只看你的指控是不是符合当权者的利益和心理 。
而这次实干派的反扑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宋宁宗看道学派的那些人不顺眼 , 赵汝愚以及朱熹这些“道学派”的人整天在他耳边嗡嗡的叫唤 , 说一些大道理 , 这是对皇权的束缚 。
而作为古代的帝王 , 都不希望自己的皇权遭遇束缚 , 所以宋宁宗很讨厌朱熹那一帮人 , 他才不会关心沈继祖的指控真实性有多少 , 只要能够把这些苍蝇从他身边赶走就行了 。
再加上实干派一直在推波助澜 , 诬陷赵汝愚要拥立光宗复辟;这个时候 , 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 皇帝要的不是正义 , 而是自由 。
而在“庆元党禁”运动中 , 赵汝愚也被罢官流放 , 第二年 , 被流放的赵汝愚就直接暴毙在路上了;
赵汝愚的死对道学派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 道学派已经没有了领头人 , 成为一片散沙 , 直接被皇权摁上了“伪学”的帽子 , 道学也被列为了“禁党” 。
而针对朱熹的一系列动作 , 也是实干派蓄谋已久的 , 毕竟像朱熹这样的当代大儒 , 都是很有风骨的 , 他们是宁死不弯的性格;因此在精神上摧毁他比摧毁他的肉体更有效果 。
朱熹没有如沈继祖上书的那样被斩首示众 , 只是被罢官 。但是 , 由于朱熹是一代“大家” , 他的门徒遍布天下;他自己虽然被罢官了 , 但他的门徒却跟着倒霉了 , 大量的门徒被逮捕入狱 , 或者被流放;
而此时的朱熹已经被罢官 , 没有任何的权利 , 所谓树倒猢狲散 , 也没人在这个时候去解救他的那些门徒;因此 , “庆元党禁”事件 , 朱熹不仅自己被免职 , 他的门徒也被一网打尽 。
唯一的希望就是朱熹自己站出来澄清事实的真相 , 跟实干派抗争 。
可是 , 就在大家满怀希望的等待朱熹站出来一鸣惊人的时候 , 迎接大家的 , 却是新一轮的绝望 , 因为朱熹承认了这些事情 。
朱熹写给宋宁宗的谢表上只有一句话:“谅皆考覆以非诬 , 政使窜投而奚憾” 。
意思是什么呢?是说你既然说的有模有样 , 想必不是在诬陷我 , 是有证据的 , 那应该是真的 。
这句话看似是在调侃 , 是在提醒皇帝 , 但“非诬”两个字也就意味着朱熹承认了这些事 , 坐实了自己的这些“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