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为什么叫马路 为什么我们走的路叫“马路”?

【马路为什么叫马路 为什么我们走的路叫“马路”?】古时所指的马路是指供马匹行进的道路(古时常用驿马路为什么叫马路,道等,而并非马路),而现代含义的马路是个音译词,来源于马卡丹路的简称 。
约翰·马卡丹(John McAdam,1756年-1836年)是苏格兰裔的道路工程师 。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新的道路建造法,在路面铺上多层物料,并把路面设计成让雨水流到路的两旁 。这样,行车路便更耐用持久,满足了工业发展所导致的陆路运输需求 。
题外带一个有关以前外国采访人员刁难周总理的采访
周恩来接见的美国采访人员故作刁难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
青岛为什么许多路都以城市命名?清朝末年,青岛地区在被德国占领之后,开始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所以青岛第一批路名是德国式的路名,如“威廉街”(今太平路)、“柏林街”(今曲阜路)、“亨利亲王街”(今广西路)、“汉堡街”(今河南路) 。
民国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占领了青岛,于是青岛的路名也穿上了“和服” 。如“佐贺町”(今广西路)、“万年町”(今江苏路)、“舞鹤町”(今太平路)、“静岗町”(今中山路南段)等等 。
青岛现在的命名体系是1922年青岛回归祖国之后形成的,于是就形成了以“江苏”、“湖南”、“北京”、“广州”、“泰安”等集省名、市名、县名为一体的命名方式 。另外,还有许多地方是以别称来命名的,如“芝罘”就是“烟台”、“滋阳”即“兖州”、“兰山”就是“临沂” 。此外,上世纪二十年代建设了“八大关”—— 山海关路、嘉峪关路、居庸关路、正阳关路、宁武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紫荆关路、武胜关路、函谷关路,这些以祖国10个著名关隘的名字命名的道路 。继而,又出现了以“峡”(团岛的八大峡)、“湖”(南京路周边)、“江”、“山”和“岛”命名的路 。
一个熟悉的地名往往构成记忆的大海,而路名像珊瑚礁保存一个错综的秘密,在人和路名之间有一份默契 。对于一座城市,路名就像一套密码,你只有了解这座城市的全部底蕴,才有可能一一破译 。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控制了青岛后,当局极力扩展市区,建设工业 。日人在实行扩充市街约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日侨居住地,即今天市场一路、二路、三路和聊城路、临沂路一带,以聊城路一带为商业中心区,称“新市区”;第二期为台东镇一带及广州路和台西镇之间的高地,前者以商店和工业用地为主,后者为居住用地;第三期为台东镇西北之商业区和大港防波堤内填海地面,主要为工业用地 。在第一次日本占领青岛后期,日本纺织业迅速涌入青岛,在沿铁路线的四方和沧口一带形成了集中工业区 。至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时,青岛市区规模比德占时期扩大了三倍,而在空间布局上城市形成了台东及大港周边、四方、沧口三个集中的工业带 。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规划市区范围向北扩展至沧口、李村,向东扩展至辛家庄、麦岛一带 。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继续完成充实原市区外,同时开辟新市区,新辟了齐东路-大学路间、登州路-西山路间及台东镇东南住宅区,荣城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湛山以东等住宅区;开辟了台东镇西北工厂地,四方-沧口之间大工业区 。在旅游开发方面,沿海一线建立起一系列旅游景点,以中山路为核心的金融商业娱乐区、八大关别墅区相继建成,崂山风景区开发建设,栈桥整修扩建,水族馆竣工开放,湛山寺开工修建,第三海水浴场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