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什么级别 企业驻村工作队员有补贴吗?( 三 )


所见所闻,让刘海林对农村发展很多方面的意见一针见血,看问题很尖锐 。他认为,这也正是省直干部当驻村第一书记的好处,“近距离接触农村,将认识提供给决策部门,供决策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发展政策” 。在一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河南众多贫困村庄发生了变化 。
道路畅通出行方便了,招商引资腰包鼓起来了,就连村两委办公地点,也都热闹起来了 。驻村第一书记都有哪些工作妙招?驻村把村当成家才能赢得村民信赖在村民眼中,第一书记刘海林,让省级贫困村登封市张沟村,在3年时间内发展提速30年 。这一切来之不易 。来到张沟村后,他吃住在村里 。
村委会二楼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是他的落脚地,一桌一柜一单人床,外加几把客人坐的椅子 。“我这一住,村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知道我扶贫不是耍花架子 。”他说,把村当家,和村民打成一片的人,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赖 。如今他驻村工作完成后回到了原单位,可提起过去驻村的日子,他还是记忆犹新 。
在河南一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中,佼佼者无不如此 。汝州市大泉村第一书记张现会,自己做饭吃,乡亲们看不过去,给他送来馒头 。村民组长范振国说,张书记到村里近两年了,没有哪个工作日不在村里的,即使偶尔不在村里,那也是为村里的事在外面奔波 。下地舍得放下身份,才能了解村情在村里住下的刘海林主动和村民接触 。
不接触,他不了解村情,工作难以开展 。村民分散在山沟里,那三年,他走遍了张沟村几乎所有村民家 。他在办公室,还特意制作了一张展现张沟村全貌的实景地图,家家户户的位置都在上面标示 。张现会到达大泉村第一周,就走遍了大泉村的10多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
他驻村不久,农村收割小麦,由于地势高低不平等原因,大型收割机在大泉村派不上用场,家家户户都是用镰刀割、肩扛架子车拉 。张现会抄起一把镰刀,就帮乡亲们割麦,从这块地到那块地,看到谁家没割完就帮谁家割 。村民秦贵昌回忆,张书记帮他家割麦时“一点不偷懒,很实诚” 。
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和村民打成一片的他们,相继赢得村民信赖,他们也把村情摸得透透的 。重建看轻利益,办事公开透明到农村工作,第一书记都说,要置身利益之外,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 。他们很小心,经手的事尽量公开,在村务上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面对农村两委班子的“软、弱、散”状况,有着省委办公厅工作背景和农学专业特长的刘海林,“要求每个党员在一年时间内,要办成一件好事,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参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一个社会团体,参加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
时间不长,张沟村的村务在村委会大墙上公开了,墙上还张贴了各种工作制度,明确每位村干部的责任分工 。村里“搁浅”多年的青年团、民兵连、老区建设促进会也得以重建,新成立的民事调解委员会成为村两委的得力帮手 。村民吴中义说,村里的大事小事有人管了,村民的小灾小难有人帮了,人情“暖”了 。
汝州市半东村第一书记陈大清在村里开展“讲正气、树正风”活动,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村干部和村务进行跟踪监督……他们所做的事,让基层组织有了活力和号召力 。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发展 。当下中国农村,尤其如此 。农村怎么发展?刘海林说,因地制宜想方设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
换句话说,农村要想脱贫致富,还得靠农民自己,“必须发展和培育与本地资源相符合的产业” 。这是第一书记们的经验之谈 。到村后,刘海林没有盲目下手,摸清村情梳理村庄区域优势,让村庄建设和河南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大战略挂钩 。“张沟村没有产业,那就依靠山区土地,搞种植搞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