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 , 但其实 , 最好的东西往往是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的 , 因为它一直在身边 。
那是高质量的陪伴 , 是坚定的眼神和深沉的爱 。
所谓“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与其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孩子 , 不如在精神上充实孩子 。
立规矩 , 就是修身的开始;有规矩的家庭 , 才称得上“家齐” 。
有个比喻说得极妙:养孩子如放风筝 , 既要它飞得高 , 又要它不断线 。
规矩 , 就是那条线 。 孩子可以自己去往广阔的天地 , 而规矩的意义 , 是让他守得住本心 , 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迷失了方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至于如何立规矩 , 请记住这三点:
首先 , 是“内外一致” 。
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 , 那在外边也同样不允许 。
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 明天那个样子 , 在家一套 , 在外一套 。
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困惑 , 无所适从 。
其次 , 是“全家一致” 。
立规矩最怕的 , 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不一致 。
比如你刚定下“每周只能吃一块巧克力”的规矩 , 家里老人转身就给孩子买一堆吃个够 。
这样的规矩 , 立不起来 。
最后 , 是“态度一致” 。
家长在立规矩前后 , 态度要坚定 , 不能朝令夕改 。
要让孩子意识到:不合理的要求 , 是不可能被满足的 。
这样 , 孩子才不会感到混乱 , 才能明白规则的边界 , 才能真正建立起规则意识 。
文章图片
规矩的目的不是禁锢 , 不是限制 , 而是教育 。
需要守规矩的 , 也不只是孩子 , 更是父母 。 父母的以身作则 , 言传身教 , 胜过任何教诲 。
一个有规矩的家庭 , 目的也不是培养出一个“听话”的木偶 , 而是一个人格独立 , 德行兼优的孩子 。
中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 , 待人接物 , 自有一套讲究和法度 。
尊师敬长:
遇见长辈 , 要主动打招呼;
不能直呼长辈姓名 , 要用尊称;
吃饭的时候 , 要等长辈先动筷子;
长辈给的东西 , 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长辈站着 , 晚辈不能坐着 , 长辈来了晚辈一定要起立……
持礼守节:
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
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
吃饭不要吧唧嘴 , 不要发出异响;
客人没有吃完饭 , 主人不要先起身;
不要在别人的大门正中站立 , 过门的时候不要踩踏门槛……
文章图片
这些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讲究和忌讳 , 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 也是深深铭刻于我们骨子里的教养 。
一个有规有矩的家庭里 , 夫妇有和 , 长幼有序 , 父子有亲 , 家风自正 。
反之 , 一个漠视规矩的家庭 , 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 更谈何感恩?
就像《规矩和爱》一书中所说: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 , 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 , 孩子学会了自卑;
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 , 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规矩和爱中长大 , 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
爱与规矩并行 , 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
文章图片
参考资料:
济南日报《"留学生机场弑母"的可怜和可恨》
【
- 这4类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长大后多半没出息,你家娃是吗?
- 孩子上幼儿园老是哭闹?可能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家长别忽视
- 养一个1岁的孩子,到底有多费钱?
- 造就孩子人生的,是头脑中的词汇量
- 女童舍不得吃虾带给生病的妈妈,乡村的孩子总是那么的懂事
-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不聪明,但是在实际接触后才明白是大智若愚?
-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怎么回答?
- 《我是真的爱你》:心思太重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快乐
- “小孩又不懂事,你一个大人跟小孩一般计较干嘛?”孩子蹬了对方汽车玻璃后,家长的奇葩理由让人无语
- 2岁是给娃立规矩的关键期,父母做好这4件事,孩子以后好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