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创业女强人故事( 三 )


这就是孙亚晶 , 苏州文苑书店的女当家人 , 本期《人物》的主人公 , 也是 , 孙亚晶的故事现在开始:一个爱好改变一生时间:1996年地点:哈尔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东北 , 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 整个经济处于改革的阵痛期 , 社会萧条和行业的不景气使很多人都在苦苦寻觅生存发展之路 。从事了多年服装生意的孙亚晶也感受到开拓生存空间的紧迫性 , 她想 , 南方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 只要用心开拓 , 一定有商机 。下定了闯世界的决心 , 接下来就是要决定去哪里和做什么 。孙亚晶平时就喜欢看报刊杂志 , 恰巧一位朋友打电话告知她苏州文化市场正在招商 , 于是她就萌生了去苏州做期刊生意的念头 。当时的中国 , 期刊杂志的销售结构还不健全 , 凭着自己对这个行业蕴藏的商机的预感和强烈的兴趣爱好 , 孙亚晶不顾家人的反对 , 怀揣着自己做生意积攒下来的几千元钱 , 单枪匹马来到了苏州 , 开始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创业历程 。
心若在 , 梦就在
时间:1996-1998年
地点:苏州
初到苏州的孙亚晶可以说是举目无亲 , 无所依靠 , 拿她们东北人的话说叫“两眼一抹黑” 。随便找了一处住所安顿下来之后 , 孙亚晶在文化市场花几千元租了一个小小的摊位 , 开始了她的书刊经营生意 。经营期刊生意与别不同 ,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 因为每本的利润很薄 , 只有大规模的经营才可能获利 。孙亚晶的资金很有限 , 她只选择了比较畅销的二十几种杂志经营 。雇不起店员 , 接货卖货送货都是她一人兼顾 。不舍得雇车 , 甚至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孙亚晶 , 经常是肩扛手提一路小跑地往返于货运站和店铺之间 。“一本杂志才能赚几分钱 , 就是卖一百本才赚几块钱 , 运费都不够 , 我怎么舍得雇车啊!”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孙亚晶感慨万千 , “那时候 , 百十来斤的货压在肩头上 , 痛得直掉眼泪 , 手上磨出了血茧 , 汗水湿透了衣衫 , 咬着嘴唇才挨了过来 。”
刚起步的两年 , 孙亚晶的日子过得真的很艰难 , 说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一点也不夸张 。订自全国各地的杂志到货的时间很随意 , 无论是半夜深更还是黎明破晓 , 只要货运站的接货通知一到 , 必须马上去提货 。也是因为这样孙亚晶的生活根本毫无规律 , 精神也一刻得不到放松 。有的时候店里正营业 , 火车站就通知去提货 , 孙亚晶就拜托顾客们自己拿货自己付款 。就是这样劳累奔波 , 开始的两年孙亚晶还是做着亏本生意 。
身体上的疲惫和金钱上的损失对性格倔强的孙亚晶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打击 , 但心灵上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压抑带给她的痛苦却难以慰藉 。刚来苏州时 , 文化市场里一些业主看她是外地人 , 曾经对她持有鄙视的态度 , 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看她做不下去的一天 。甚至有人见她孤身一人 , 势单力孤 , 在生意上采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面对这些不公 , 孙亚晶没有屈服 , 她一边悄悄地把泪水咽到肚子里 , 一边打起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证明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 同时拿起法律武器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