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
今年已89岁高龄的他 , 仍旧每天清晨开始工作 , 70年如一日地思考着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岩溶问题 。“岩溶学不能囿于书本、书斋 , 我们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 。”袁道先继承了岩溶学研究的地质地貌方法 , 通过水岩相互作用的途径 , 并逐步进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钻研 , 他把地球系统科学引入岩溶学 , 提出岩溶动力学理论 。如今 , 这一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 。
石漠化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顽疾 。当地百姓“一碗泥巴一碗饭”的生存状况让石漠化治理迫在眉睫 。袁道先率团队因地制宜 , 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 , 与多个植物研究所合作 , 让岩溶区农民在石缝中种植金银花、连翘、火龙果等中药材和经济作物 , 在避免水土流失加剧的情况下 , 保证农民经济效益 。如今 , “寸草不生”的石漠地区变为爬满金银花的秀丽山地 , 重庆南川金银花种植基地已经成为石漠化治理的典范 。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 分布着总长约1.4万公里的地下河 。然而 , 不少地下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 存在成为“下水道”的风险 。2007年 , 以袁道先为首的科学家提交《防止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河变成“下水道”的对策与建议》 , 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同时 , 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 , 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还在继续进行 , 调查覆盖范围也在扩大 , 并逐步掌握了区域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 , 为进一步科学研究 , 做好地下水监测计划、地下河全面保护整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在袁道先的家中 , 有几大摞日记本 , 细细翻阅 , 上面的工作记录像是洁净的岩溶水洗涤过蒙尘的光阴 , 逐步露出记录人鲜活的面貌:七十余载 , 袁老通过日复一日的钻研 , 活成了一部新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史 。
(本报采访人员 李宏 张国圣)
- 50岁以后不妨试着做身体更健康 钟南山院士的“6吃5不吃”
- 刘吉臻院士: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张立群院士:推动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 李爱珍的简历 4次申请国内院士为什么被拒却收到美国入选
- 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优质
- 工程院院士:转基因影响生育说法毫无根据
- 不用打针的疫苗要来了?陈薇院士:吸入式新冠疫苗正申请紧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