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三 )


当然,作为城中的一处显眼的地标,五仙观向所有信仰者开放,并有所作为 。甚至,清代那些南下的八旗子弟,无论官员还是平民,都同本地人一样,逐渐在信仰中加入了五仙,并多有捐资修观的记录 。
既作护城之用,又能以一观而统一城民心,五仙观以实力演绎了广州的文化性格:在乎实用,又包容开放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1860年,五仙观
到此一游的诗人们
在北宋初年的某日,后来进入仙人谱的岭南进士第一人古成之(今河源人,生于南汉时,入宋),到访五仙祠(或就是北宋熙宁年间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在十贤坊的那座) 。
他是不是到访祀奉五仙庙宇的第一位有名的诗人?不清楚 。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所能查到的与五仙观(祠)有关的吟咏里,他是最早的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1901年,五仙观
在他的笔下,那座庙宇很美:
拨破红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 。
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 。
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煖映芝田 。
吟余池畔聊欹枕,风雨萧萧吹白莲 。
那儿有紫烟、竹影、芝田、药圃、桃花、池塘、白莲相照映,烟影朦胧,四野芬芳,如仙境 。
令人诧异的是,从宋至清的近代,五仙观都是胜境:明代,五仙观以“穗石洞天”(穗石指“仙人拇迹”所在的岩石)入选“羊城八景”;清代,再以《五仙霞洞》成为城市八景之一,皆见仙气飘飘 。而且,“白莲”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观中的标配,古成之有诗记之,元代暂没查到相应的诗句,但据“湖水浩荡,连白莲池五仙观”(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记录,五仙观仍不失白莲 。明代的诗篇中,则多有提及这一景致的:明代金节的《五仙观》有“池饮白莲水,人藏洞里天”之句;郑学醇的同名诗则述“白莲池上西风起,半似联翩振羽衣” 。查清代资料,暂未见“白莲”记录,或已失之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五霞仙洞图,清乾隆时期
五仙观以胜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除了上面提到的,著名的还有方信儒、湛若水、孙蕡、黄佐、屈大均、朱彝尊、何维柏、陈恭尹等 。他们到此一游,或吟胜景,或咏心志,或叹别情,以笔墨文章,一次又一次拂尘亮底,既为五仙观增彩,又为广州城留下缤纷人文,一荣俱荣矣 。
尾声
曾经,五仙观规模很大,有玉皇阁、五仙祠、三元殿、老君堂、真武殿、文昌阁、洪圣殿、金花庙、御风亭、穗石亭等十几座建筑,堪称巍峨壮丽,是一城的荣耀 。但岁月荡涤,人间冷暖,今天的五仙观,仅见山门、后殿等几座建筑,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已失从前的壮丽 。它的左侧,于2018年开放的南粤先贤馆,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 。
无论如何,这处胜地都是广州人文的基底和核心 。
看过小蛮腰的江畔光影,不妨到此走走,以品一城的幽怀远韵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五仙观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