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盛通靠什么挣钱 摩根盛通创业者害怕( 二 )


但摩根凭着自己的直觉,果敢买下这批咖啡,然后用电报通知公司 。他很快接到公司的回电:赶快退货 。这样,摩根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没错,并没有畏惧退缩 。于是,他决定向自己的父亲求援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冒险家,对儿子的行为十分赞赏,当即决定投资 。受到父亲的支持,摩根索性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把码头上其他几条船上的咖啡也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下来 。气魄之大,令人惊叹 。
不久,巴西咖啡因为受到寒潮侵袭而产量骤减,市场供应量猛然少了许多 。物以稀为贵,咖啡的价格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于是,摩根由此大赚特赚,取得了第一笔巨额的风险收益 。
此后,摩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令人惊叹的风险投资,大获其利,并最终成为左右美国经济达半世纪之久的金融巨擘!
摩根的这种敢想敢干的作风,在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中被视为经典 。从这个案例中,哈佛学子得到的经验是:“当机会到来时,切不可优柔寡断,左顾右盼 。一定要主动出击,奋力一搏 。”
哈佛人认为,“不愿冒险是最大的风险” 。这是因为,在风险面前止步不前,你将失去所有的机会,成为必然的落伍者 。害怕风险所导致的失败风险比奋勇一搏所带来的失败风险更高一倍 。所以,一个人若想创出一番大事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不能只有幻想,只有等待,而必须奋斗、拼搏、冒险 。只要你看准了,你认为它可以改变你的现状,可以使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大胆地去干吧 。冒险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
作为一个杰出的哈佛人,比尔·盖茨在冒险方面的体会要比别人深得多 。
1983年10月的某一天,盖茨的战友史蒂夫·鲍默尔闯进他的办公室,一脸沮丧地说:“糟透了!比尔,我看我们遇到麻烦了 。”
然后,鲍尔默说出了一个坏消息:图像公司的图像软件即将上市 。
比尔·盖茨当然知道这个消息的严重性 。一旦其他公司抢先搞出能显示图像界面的软件,微软公司那些只能显示文字界面的软件将被横扫出市场 。他沉默片刻,突然像下了决心似的,轻轻一拍板台,说:“史蒂夫,我看我们有必要铤而走险了!”
“你想怎么干?”
“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我们的‘视窗’在年底推出 。”
鲍默尔怔一下,说:“有把握吗?我们的‘视窗’刚刚开始启动,按以往的经验,没有这样快 。”
比尔·盖茨微笑一下,说:“我们不是第一次冒险了 。”
不久后,微软公司在纽约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微软“视窗”将在年底推出 。与此同时,微软组织精干的营销人员,不停地给客户们打电话,请他们不要买别人的软件,而要等待微软公司即将推出的最完美的“视窗”软件 。
比尔·盖茨明白,他根本不可能在年底推出“视窗”,他向客户和公众的许诺无疑是一个名誉冒险 。但他决定冒险 。
没有人认为比尔·盖茨敢冒这种风险,他们认为“视窗”也许真的将在年底出现 。所以,新闻发布会后,微软的“视窗”开始成为人们关注和期待的焦点 。
到了年底,微软却没有拿出“视窗”,而是许下一个新的诺言:来年的第一季度,全世界都将看到令人惊喜的“视窗” 。
第二年第一季度结束后,“视窗”的交货时间又被推迟到5月;然后从5月推迟至8月 。
于是,传媒给视窗取了个令人难堪的绰号——“泡泡软件”,以挖苦微软公司在许诺上的胆大妄为 。
采访人员们还借此事写出一篇篇文章,对比尔·盖茨进行讽刺,其中有这样的“妙语”:要是你想当比尔·盖茨那样的亿万富翁,只需像他一样吹出一个又一个气球似的大泡泡就行 。微软公司演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肥皂剧,充满悬念,叫你永远看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