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达到200万个( 二 )


5.落实绿色产品认证制度 。积极开展塑料制品等绿色产品认证,促进再生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再回收率的提升 。贯彻落实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支持行业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服务,扩大行业绿色供给,提高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 。鼓励认证机构积极申请绿色产品相关认证资质,提升绿色产品认证供给能力 。健全完善快递包装绿色标准,推广落实快递业绿色包装标准应用,积极培育绿色包装检测中心 。支持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标准化工作,支持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方面的认证工作 。支持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加强与国际和港澳标准的衔接和互认 。到2025年,培育1-2个绿色包装检测中心,建设1-2个快递绿色包装研发生产基地 。
6.发挥公共机构表率作用 。推动公共机构以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为抓手,带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率先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逐步推动医院、学校、场馆等公共机构的食堂、服务接待等场所不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倡议在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安装直饮净水机替代塑料瓶装水 。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优先采购符合行业标准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带头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或者非塑制品 。
(二)塑料替代产品推广使用行动
7.建立健全塑料替代产品标准体系 。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完善相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品 。落实国家出台的生物降解塑料标准 。鼓励相关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龙头企业制定塑料替代产品相关团体标准 。
8.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创新 。鼓励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不同类型可降解塑料降解机理及影响研究,科学评估其环境安全性和可控性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应用成本 。引导企业生产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可降解一次性产品、新型绿色环保材料等,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回收利用性能 。
9.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 。引导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对照国家标准,适时做好产品更新和生产调整,促进产业科学合理布局,推动塑料制替代品产业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 。加大对全生物降解农膜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等农业投入品 。推动可降解塑料检测能力建设,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
(三)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置行动
【广东: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达到200万个】10.合理布局收集与转运设施 。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在大型社区、写字楼、商场、医院、学校、场馆等重点区域科学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提高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或改造一批辐射半径较大的县域分拣中心及交易市场,提升已建成的分拣中心或交易市场的综合分拣处理能力 。增加海滩、港口码头、旅游景点等活动场所垃圾收集设施投放,提高垃圾清运频次,加强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和转运清理能力 。
11.提升交通运输领域规范化回收水平 。围绕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旅客运输领域,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收集,实现交通运输工具收集、场站接收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的全过程衔接 。鼓励推动旅客运输单位通过采取提高垃圾清运频次、实施垃圾分类等措施,加强塑料废弃物清理,提高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督促铁路运输企业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服务设施设备和可循环利用的服务用品 。指导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持续落实垃圾分类规定,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将民航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民航行业监管执法信息库,组织开展专项督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