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达到200万个( 四 )


(四)重点领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行动
17.实施江河湖海清漂行动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加强流域统筹和上下游、左右岸协调联动,以流域片区为单元,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塑料垃圾下河、入水,确保全省主要江河湖库无成片垃圾漂浮物 。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创建,推动各地健全江河湖库保洁长效机制,促进保洁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有效维护河湖健康和水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创建,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监测调查,组织海湾、岸滩塑料垃圾清理行动,推动沿海市县建立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深圳湾、大鹏湾等重点滨海区域无明显塑料垃圾 。及时清理回收废旧浮球渔排、渔网、网箱等塑料渔业生产工具 。组织开展海洋微塑料污染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 。
18.开展农膜回收和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行动 。深入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大力推进标准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和妥善处置,聚焦重点用膜地区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标准地膜,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 。逐步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农膜以旧换新 。常态化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全程可控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体系,全面落实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回收处理主体责任 。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和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 。鼓励支持种养殖大户、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等相关责任主体积极开展灌溉器具、渔网渔具、秧盘等废旧农渔物资回收利用 。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农膜回收省级重点县,支持20个重点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 。
19.深化旅游景区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监管景区及景区周边环境卫生状况,重点整治塑料垃圾乱丢弃、杂物乱堆放等问题 。推动旅游景区生活垃圾与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增加景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投放,及时清扫收集景区塑料垃圾 。督促A级旅游景区贯彻落实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的要求 。推动将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要求纳入星级饭店创评标准及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等,督促激励相关主体落实管理责任 。倡导文明旅游,提倡“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的旅游出行模式,强化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对随意丢弃饮料瓶、包装袋、湿巾等行为进行劝导制止,实现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露天塑料垃圾全部清零 。
20.强化道路沿线塑料垃圾整治 。开展公路路域环境、铁路沿线及机场等环境集中整治,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塑料废弃物规范收集,重点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城市主干线等重点路段沿线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实现公路沿线基本无塑料垃圾 。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规定,对铁路沿线防护栅栏内的塑料垃圾及时进行清理 。
21.规范船舶塑料垃圾接收转运 。加强执法检查,督促船舶依法依规收集、转移和处置包括塑料废弃物等垃圾,压实航运企业主体责任,定期排查,依法打击船舶垃圾违规排放行为 。瞄准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转运、处置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水污染物的船舶储存收集设施、港口接收设施、城镇转运设施和城镇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实现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的有效衔接,加快完善船舶生活垃圾“船上收集-港口接收-城市公共转运处置”全过程衔接和协作 。建设广东省船舶水污染物监测平台,实现船舶水污染接收转运及联单信息化监管,实现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全过程可监测、可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