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方位 让工业资源高效循环

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有助于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也是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内容 。
工信部等8部门今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行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提出到2025年,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 。
近年来,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如何?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采访人员采访了相关企业及专家 。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步入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太原生产基地,成吨原料入高炉,滚滚铁水炼成钢,却几乎不见废料 。钢企本是工业固废生产大户,如何实现“固废不出厂”?
走近细看,答案浮现:炼铁环节,从高炉流出的铁水经过篦渣器过滤,高炉渣直接导入水淬装置,先冷却粒化,再加工研磨生产出可替代水泥的矿渣超细粉;进入炼钢工序,产生的钢渣被运送到热焖处理车间,经过热焖、磁选,回收其中的金属料,尾渣用于生产钢渣超细粉、路基材料等 。
“钢渣和高炉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固废,太钢每年产生约500万吨 。”太钢集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谢海运介绍,通过开展综合利用,成功“变废为宝” 。“进入超细粉热销季,超细粉的利润率甚至高于部分钢材产品,综合利用真正变成了钢厂的新增长点 。”
“我国工业固废产生量大、堆存量多,综合利用难度大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如此,总体看近年来我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钢渣超音速蒸汽粉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高强石膏、废旧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和推广 。综合利用产品日益丰富 。以尾矿、废石等为原料生产的砂石骨料、微晶材料、陶瓷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再生金属、再生塑料制品等综合利用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据行业估算,2020年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为20亿吨 。
“工业固废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其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边卓解释,一方面,磷石膏、钢渣、尾矿等堆存量大,存在较大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通过综合利用消化存量,不仅能有效缓解环境压力,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国家资源安全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大宗工业固废可以替代天然矿产资源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有效减少天然矿石开采、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
部分品类综合利用率偏低,产品市场销路难以拓展
尽管我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
从技术端看,部分品类因技术受限导致综合利用率偏低、利用方式产生的附加值较低 。
例如,磷化工企业排放的磷石膏,如未经在线净化除杂,其成分就较为复杂,制成的石膏品质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 。再如,采矿业产生的尾矿,其综合利用大多还停留在尾矿有价元素提取,但该过程极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大多只针对某单一元素进行提取,其他有价元素仍留存在尾矿中 。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是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将瞄准薄弱环节和产业堵点,探索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开发力度,加快规模化高效利用 。
从应用端看,一些工业固废利用产品面临销路难题,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