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手机在印度:徘徨与煎熬( 三 )


当然,作为非制造类企业,刘量相比之下的确是受影响较大的一类群体 。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在2019年疫情开始出现后,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当时开始对互联网类企业的一定程度封禁举措,他通过降薪等方式,让线上业务人员自主选择是否离职 。直到线上业务彻底被停止,剩余员工只能就此被解散 。
“这些举措一定程度造成了较大量的人员失业 。尤其在现在经济下行期,本地人找工作就更难、更卷了 。”刘量续称,一定程度上,这些看到行情变化提出离职的员工,如今已难以获得如此前一般在中资公司内部同样高薪的水平 。
“一些员工近期有陆续恳求我,希望能够帮助提供一些工作机会给他们 。但我已经撤出了,就想办法把一些我认为的确不错的员工,介绍给其他相熟合适的中资公司 。”谈及此,刘量颇有些无奈 。
【中资手机在印度:徘徨与煎熬】据刘量观察,目前选择短期内撤出印度市场的,多身处贸易行业 。除了他面临的软件被关停之外,还有另一重:汇率差的稳定性 。
“目前印度卢比在持续贬值,造成中印货币汇率差比值从最低是一比9点多,到现在一比12点多,几乎是15%-20%的利润被蒸发 。同时因为印度政府要求转账不可以采用美元,而必须使用卢比,这会对贸易公司有较大业务影响 。那么贸易商短期内就会选择撤离或者暂缓在印度的相关业务 。”他分析道 。
应对之道
一种观点认为,印度政府提出的审查背后,有其需要得到的结果,只要让公司和政府诉求之间得到平衡,前述难题或许就可以得到解决 。
据刘量回忆,在2018年间,三星也曾在印度当地遭遇百亿额度的税收查处问题,但最终通过三星与当地部门协定,为本地带来一定规模产值等条件作为交换,取消了这些罚款要求 。随后可见,三星的确加大了对印度本地的建厂动作 。
“这可以看出印度政府的导向 。当然我也觉得,这次对中资企业的一系列动作有些严重 。”他续称,且印度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相对粗暴 。“当然我觉得查税这类问题还是可以最终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解决,只是具体怎么做的问题,除非一些企业在亏空状态无法缴纳相关资金 。”刘量续称 。
无论如何,如果认为现阶段中资厂商会轻易大批量退出印度市场,并不是一个合理和足够市场化的判断 。
杨述成认为,对于中资企业而言,不论公司规模大小,最终都会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印度是一个可期待的市场,根据我们研判,印度未来会走到中国智能机市场的规模,但目前真正的换机潮还没到来,这会是一个广阔的增量市场 。”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印度本土手机和通信品牌已经日趋退败;同时,印度本土并未成长出有足够能力的供应链厂商,本土的手机生态依然需要依赖来自中国的供应链体系 。
“供应链体系不是一两年可以建成的 。我认为中国在印度市场至少还有15-20年的生存空间,这是足够长的时间 。”他续称,这是参考了中资厂商在印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印度目前的产业基础,和中国品牌在印生命力多方面因素考虑 。
前述厂商人士也向采访人员推演,印度是想积极推进本土厂商在手机供应链的成长和发展,但迄今为止并未能成功 。这可能与当地人员工作效率、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有关 。
而印度依然在积极推进本土制造计划 。2021年,其再度提出生产关联激励(PLI)计划 。
对此,Prachir Singh分析道,得到PLI批准的手机供应链玩家主要有三星、富士康、纬创、和硕 。“在这4家公司中,有3家是中国公司,尽管它们更倾向于苹果的生态系统 。在PLI计划中还有一个附加说明,全球参与者可以在发票价值>15000印度卢比(折合1500元人民币)的设备上获得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