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新时代?追梦人 飞扬在田野上的青春之歌


体验?新时代?追梦人 飞扬在田野上的青春之歌

文章插图

詹艳杰冒雨到空巢老人家探访 。朱磊陈旗海摄影报道
体验?新时代?追梦人 飞扬在田野上的青春之歌

文章插图

詹艳杰在村民家里了解生活情况 。朱磊陈旗海摄影报道
“嘀嘀……”夏日清早,晨曦初照,一辆轮毂满是泥土的电动车迎着朝霞在田间小路行驶 。条纹短袖、利落短发,詹艳杰小小的身影在这山林田野之间显得格外灵动 。
近年来,江西省委组织部面向省内外高校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并安排他们进行为期两年的基层培养锻炼,为乡村注入青春血液 。毕业于山东大学的詹艳杰是一名硕士研究生,考上选调生后不久就来到了宜春市上高县芦洲乡黄山村,担任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长,成为一名年轻的村官 。她到村里10个月了,这10个月她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
学方言“敲开”沟通大门
“小詹来了啊!”“小詹吃早饭了没?”走进黄山村,沿途碰见几个阿婆,都热情地跟詹艳杰打招呼 。詹艳杰回应着乡亲们的热情,一边忍不住跟采访人员讲起刚来村里时的窘迫 。
原来,詹艳杰第一次跟着村党支部书记黄圣根“上户”,就是到村民黄长根家中了解参加新农合的情况 。黄长根开门便招呼书记坐下来,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得热闹,詹艳杰站在旁边却听不懂他们说啥,更不好插话,愣是在一旁傻傻站着,也没人想起要给她个板凳坐 。“到村里我可是吃了好几顿‘闭门羹’,连‘冷板凳’也没得坐 。”詹艳杰笑着回忆 。
还有一次,詹艳杰去找村里的种粮大户晏昌贵,打算商量一下水田灌溉分流的事情 。哪晓得一敲门刚开口,对方马上就说:“一个城里娃懂得啥,今儿好多事,不方便不方便 。”说完“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了,詹艳杰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闭门羹”的滋味 。
“当时确实是没想到自己职业生涯刚开始就迎来低谷,看来做好农村工作光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 。”詹艳杰坦言,自己年龄与村民们有差距,语言交流也有问题,工作开展确实不顺利,遇到了许多困难 。
怎么才能让村民们接受自己?詹艳杰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越是困难,她越想往前冲,她要用实干证明自己 。
要融入村民老表,学语言是第一步 。为快速解决交流问题,詹艳杰每天坚持和村妇女主任学习本地方言――上高话,同时跟着其他村干部学习入户工作方法 。不久,她就能完全听懂村民的诉求 。“当我尝试用方言和村民聊天时,一下子就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变化,那是一种心理距离上的拉近 。”这种变化让詹艳杰欣喜,也更加有了工作学习的动力 。
村干部也都喜欢这个麻利爽朗的小丫头,每天带着詹艳杰走村入户,手把手教她认识农村,如何干农活,怎么与村里人打交道 。
两个月之后,詹艳杰就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上高话 。本来不能吃辣的詹艳杰,为了不让大家觉得自己特殊化,也努力改变饮食习惯,天天与大家同吃辣菜 。
用语言“敲开”了沟通大门,詹艳杰工作更有动力了,每次到村民家里,她第一句都要先问:“婆婆,认得我是哪个不?”一来二往,村民们逐渐对这个“学生娃”敞开心扉 。
“小詹人可好了,我上次和她说的蔬菜滞销的事,几天下来,她就帮我在朋友圈卖了500多斤 。”菜农黄喜平笑容灿烂,话语中满怀感激 。詹艳杰成了村民的“自家人” 。村民办喜事写对联,第一个就找到她;孩子读书报志愿,也会找她商量……
基层工作需要耐心、细心、恒心
村子里的脐橙基地,是詹艳杰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尽管是一大早,已经有十来个村民在脐橙基地除草干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詹艳杰指着脐橙树说:“这是村里的集体经济,也是大家的‘致富树’,我每天都会来这里转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