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业小故事 关于创业的小故事( 四 )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 。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 。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 。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 。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
二、《马云的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 。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 。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 。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 。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 。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 。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 。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 。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 。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 。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