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路桥接连遇挫 天府新区项目又遭终止( 二 )


从履历来看,向荣是刘峙宏旗下一员老将,曾任职于四川达县国土局,现任四川宏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义发展”)董事长兼总经理 。实际上,向荣于2021年5月才就任成都路桥董事长、总经理,满打满算在该上市公司任职仅一年零三个月 。
刘峙宏退居二线后,为接任者留下了一个并不理想的盘面 。
辞职前夕,成都路桥于7月19日发布公告,收到四川金鼎的贷款提前到期通知书,四川金鼎以该笔贷款保证人和公司法定代表人涉及被执行信息且金额较大为由,认为保证人已丧失或部分丧失保证能力,宣布上述3亿元贷款于今年7月初全部提前到期 。
截至当日,成都路桥已归还贷款本金8500万元,但出现逾期贷款本金达到2.15亿元,占该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约为7.23% 。
一些风险因素已在不断聚集 。据2022年一季报显示,成都路桥账上货币资金仅余2.27亿元,当期营收约2.07亿元,同比减少近六成;净利润约1770万元,同比减少67% 。
7月14日,成都路桥发布公告,预计2022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00万元~4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590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50万元至1650万元,同比下降99%至81% 。
从应收账款角度来看,2022年一季度,成都路桥应收账款余额达7.95亿元,长期应收款为30.39亿元 。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成都路桥应收账款4.62亿元、5.78亿元、9.81亿元、7.95亿元 。
“达州帮”资金链
普遍承压
目前,刘峙宏的宏义集团近年来经营状况也不甚乐观,该集团为四川当地颇为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
有意思的是,今年7月13日,宏义发展以宏义嘉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其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其全部债务为由,向成都锦江区法院申请对宏义嘉华进行破产重整;7月17日,双方就债务偿还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宏义发展同意撤销上述对宏义嘉华的破产重整申请 。但实际上,宏义发展和宏义嘉华都为刘峙宏旗下宏义集团控股子公司,两家公司经营状况都表现不佳 。其中,宏义发展董事长、法人代表正是从成都路桥刚刚辞职的向荣,向荣持有宏义发展49%的股权,而宏义集团则持有另外的51%股权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3月28日,宏义发展被列为失信公司,截至7月28日,宏义发展被执行总金额为14.85亿元;单看向荣,其被执行总金额已高达18.63亿;宏义集团在2021年两次成为被执行人,涉及被执行总金额为14.84亿元;宏义嘉华被执行总金额为3.76亿元 。
在达商圈子里,“宏义系”的近况并不是孤立,曾染指过成都路桥的李勤日子同样不好过 。
错过路桥的李勤,还是没能抵挡资本市场的“诱惑”,2017年,李勤斥资12.29亿通过中迪产融拿下中迪投资(原名绵石投资)23.77%股权,一举夺下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位 。
李勤入主之后,中迪投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18年营业收入仅2949万元,同比下滑89%;净利润亏损6080万元,同比下降145%;除2019年小幅盈利2921万元以外,2020年~2022年一季度,中迪投资分别亏损2.99亿元、3.76亿元和0.39亿元 。
事实上,中迪投资的关联母公司中迪禾邦负债高企,业绩也大幅下滑 。
2021年,广东润鸿富创科技中心以2.55亿,通过司法拍卖竞得中迪产融持有的7114.48万股股份,李勤因涉嫌违法犯罪,一度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达州帮”成员彻底离场中迪投资 。
同样发迹于达州的戴学斌也对资本市场颇感兴趣 。其控股的蓝润资产曾于2016年至2018年期间,总计耗资11.75亿拿下*ST运盛24.33%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
【成都路桥接连遇挫 天府新区项目又遭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