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的创业故事小说 女强人的创业故事( 二 )


“半夜三点钟《读者》到 , 派车去接” , (电话铃响)“对 , 对 , 货款已经打过去了”……市场里虽然声音嘈杂 , 但一个略带沙哑的嗓音在混乱的噪声中并没有被淹没 , 那浓重的东北口音高昂而有气势 , 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笔者循声望去 , 终于寻见一人:中年女性 , 四十岁左右 , 身材高大 , 脸色略显黝黑 , 身着工作服 , 臂上戴着套袖略微上挽 , 露出一截结实的手臂 , 头发用发夹利索地绾在一起 。只见她用脸颊和肩头夹着电话 , 一边说 , 一边熟练地把包里的杂志摆上货架 。
她就是笔者要寻访的对象孙亚晶 。
孙亚晶印象
都说东北人热情 , 这句话笔者在孙亚晶身上有了深深的体会 。她的身上保持着一种浓郁的东北气质 。仔细观察 , 在她的举手投足、谈笑风生之间时刻可以感受得到一种如火般的热度 。每位顾客光顾时 , 她都热情地打招呼 , 遇到困难她必出手相助 。在孙亚晶的店里 , 笔者不时听见客户们称呼她“二姐” , 小一些的店员们叫她做“二姨” , 这种很东北化的称呼听起来亲切 , 看得出她和店里的员工 , 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一种很友好的家庭式的友爱关系 。
都说东北人豪爽 , 这话在孙亚晶身上看来也不假 。几位顾客对本已是批发价的期刊一再讨价还价:“老板娘 , 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 再打个八折吧 。”“行埃”孙亚晶快速地打了一遍计算器后爽快地答应了 。笔者和一位顾客搭讪得知 , 来文苑书店顾客大多都是冲着孙亚晶的这份爽快来的回头客 。客户来文苑书店买书大多都能享受比别家更多的优惠 , 遇上客户讲价 , 在合理的范围内孙亚晶都不予计较 , 能让则让 , 能免则免 。
都说东北人懒散 , 这次看来未必 。曾听很多东北朋友感慨地说 , 东北人做事懒散 , 不思进取 , 不像南方人精明勤快 。可是在孙亚晶的店里 , 丝毫看不出她有一分惰意 , 从订货到接货 , 搬运、摆放、收款、记账……事事不分大小必亲力亲为 。店里有十几名员工 , 已经荣升老板的孙亚晶身上看不出一点老板的架子 , 员工忙不过来时 , 她时不时地伸手帮一把 。
这就是孙亚晶 , 苏州文苑书店的女当家人 , 本期《人物》的主人公 , 也是 , 孙亚晶的故事现在开始:一个爱好改变一生时间:1996年地点:哈尔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东北 , 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 整个经济处于改革的阵痛期 , 社会萧条和行业的不景气使很多人都在苦苦寻觅生存发展之路 。从事了多年服装生意的孙亚晶也感受到开拓生存空间的紧迫性 , 她想 , 南方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 只要用心开拓 , 一定有商机 。下定了闯世界的决心 , 接下来就是要决定去哪里和做什么 。孙亚晶平时就喜欢看报刊杂志 , 恰巧一位朋友打电话告知她苏州文化市场正在招商 , 于是她就萌生了去苏州做期刊生意的念头 。当时的中国 , 期刊杂志的销售结构还不健全 , 凭着自己对这个行业蕴藏的商机的预感和强烈的兴趣爱好 , 孙亚晶不顾家人的反对 , 怀揣着自己做生意积攒下来的几千元钱 , 单枪匹马来到了苏州 , 开始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创业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