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的创业故事小说 女强人的创业故事( 四 )


诚信立业 , 真情待人
时间:1999-2002年
走上了特色经营之路的孙亚晶 , 终于见到了辉煌事业的曙光 。她的经营品种由几十种增加到了上百种 , 店铺的面积也扩大了几倍 。滚雪球似的业绩增长对她的勤奋做出了最有力的肯定 , 也给了她更坚定的信心 。孙亚晶的期刊代理生意在苏州乃至全国的发行市场开始小有名气 , 一些知名的杂志指定文苑书店为苏州乃至江苏省的独家代理商 。问及孙亚晶是怎样赢得这些商机的 , 她的回答很实在 , 也很中肯:“讲信誉 , 以诚待人 。”期刊代理商的销售过程是从杂志社批发杂志 , 然后再分销给下一级批发商或零售商 。孙亚晶通常都是提前把货款打到杂志社账上 , 或者货到马上汇款 , 从不拖欠 , 就算是遇到销路不好资金周转不灵也想尽办法把货款付齐 。这样的经营作风赢得了各家杂志社的信任 , 主动把独家代理权交给孙亚晶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广告效应” , 孙亚晶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深有感悟地说:“你和一家杂志社做生意的口碑马上会传到另一家 , 口碑好 , 信誉度高 , 生意有时会自己找上你 。”
经历了两年的挫折期 , 从1999年开始 , 孙亚晶的事业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全国期刊联络网上 , 苏州文苑书店和孙亚晶的名字活跃起来 , 苏州人也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个干练的东北女子身上 。
身在异乡为异客 , 在东北生活了30多个春秋的孙亚晶身上的东北烙印实在太深刻 。豪爽粗犷的个性与苏州人温婉细腻的特质 , 简直就是可以用火与水的对比来形容 。都说水火不相容 , 很多朋友的例子都告诉她 , 以东北人的个性很难深入南方人的世界 , 可孙亚晶就不信这个邪 , 她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真心 , 一定会换来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既然来了异乡 , 就要使自己适应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处事方式 , 人要去适应环境 , 而不可能奢求环境适应人 。
针对当地顾客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 孙亚晶做了很多尝试 , 为顾客设计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务 , 比如针对苏州市区周边偏远地区的顾客 , 她免费把货物送上汽车;对每位固定订货的顾客她在店里为其专门设置了货架 , 把所有的期刊收集到一起 , 顾客来了可以随时领取;对一些信誉好的批发客户 , 实行盖章包销业务 , 就是说凡是盖有“文苑书店”图章的期刊 , 客户如果卖不掉 , 可以拿回来退 , 书店负责代销 。虽然这样损失了一些钱 , 但赢得了顾客的心;对于一些爱讲价的顾客 , 孙亚晶总是抱着那份东北人的大大咧咧的心态 , “只要不亏本 , 就随他去吧” 。孙亚晶的生意就是这样在赢得了人心的同时 , 赢得了销售量的不断扩大 。孙亚晶深知对于这样一个靠薄利多销成长的行业来说 , 销售量的提高是多么至关重要 。
从异乡客到期刊界女强人
时间:2002年至今
随着业务量的扩大 , 孙亚晶的期刊经营生意渐渐进入了巅峰状态 , 从前连一辆自行车都不舍得买的她 , 现在已经拥有了三辆大型运货车 。店铺规模经过三次扩大 , 目前位于苏州司前街的这家店是刚刚建好的新址 , 店里经营近600种杂志 , 百余种报纸:生活类、时尚类、电脑类、漫画类、故事类、汽车类、财经类……高、中、低档应有尽有 。孙亚晶还适时地看准市场需求在2002年增加了电话卡的批发零售业务 , 同时引进了电脑处理系统 , 把繁杂的数据交给电脑处理 , 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 。店里目前雇用了几十名员工 , 接货、送货、卖货各有分工 , 杂志、报纸、电话卡都有专人负责 , 整个经营网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