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吃出蚂蚁,白象“野性消费”还能维持吗( 二 )


不过就在今年之前,白象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
成立于1997年的白象,曾是初代方便面霸主,与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同为中国方便面四大巨头,是80后一代人的回忆 。
与康师傅和统一不同,白象选择以“1元面”的定位切入低端市场,通过性价比打动三四线的低线城市消费者 。数据显示,2001年白象的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 。
2005年,白象推出“大骨面”,以汤作为卖点,进一步寻求与康师傅和统一的差异化 。据了解,该产品在上市仅仅8个月就卖出了6000万包 。2007年,白象方便面年产量达到74.3亿包,年销售额52亿元 。
转眼来到2010年前后,当时白象调整战略向高端市场进发,从1.5元/袋的产品转向2.5元/袋的产品上 。
与此同时,今麦郎则开始大力推广1.5元/袋大今野方便面,并成功从白象口中抢走了近3000万/月的销量,开始在中低端市场成功站稳脚跟 。
2012年,白象食品宣布打算在A股市场上市 。然而,在排队等待了三年之后,白象的IPO计划流产了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康师傅、统一、今麦郎销售额分别占46%、15%、11%,稳定在前三名的地位 。对比之下,白象的份额仅为7%,排名第四 。
“野性消费”还能维持多久?
虽然白象靠着3.15的助力,火了一把,但要继续维持这份热度,并不简单 。
要知道,主导“野性消费”的更多是情绪,粉丝因情绪而闯入,也会因热情消失而离开 。上一家被“野性消费”光顾的企业鸿星尔克,短期内产品销量暴增数十倍,直播间的工作人员说“缝纫机都冒烟了” 。但仅仅百余天过后,鸿星尔克的直播间每天就要失去近1万名粉丝 。
根据灰豚数据,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白象抖音号的新增粉丝数从今年3月的54.1万下滑至9.5万,单月销售额也从3月的1510万元下滑至577.3万元 。从5月初至今,该账号的单月销售额再也没有超过1000万元 。直播间的实时人数也在减少,从高峰期的数万人下降至如今的几百,甚至几十人 。
“白象通过这次的出圈表现收获了一波流量红利,但这个销量更多来自线上渠道,而方便面的主战场却在线下 。”朱丹蓬分析道 。事实上,即便在白象销量最火爆的3月份,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线下渠道走访,却难觅其踪,仅能在夫妻店和部分小型超市看到白象的少量单品 。
朱丹蓬表示,受限于白象的品牌调性、产品定位,白象的受众区域比较窄,主要在四五线城市的北方下沉市场,一二线市场份额很小 。销售终端数据或许也能证明这一点 。根据白象官网,其拥有近120万个销售终端,而康师傅的销售终端在500万个 。
摆在白象面前更棘手的问题,还有方便面或许正在被时代遗忘 。
如今超市的货架上,方便面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热火锅、螺蛳粉等方便速食 。此外,拿出手机就能直接下单的外卖,更是对方便面形成降维打击 。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方便面销量达到462.2亿包的顶峰,2014年至2016年三年销量下降近80亿包,直接滑落到400亿包以下 。
转型变革,如今已经成为方便面企业求生的必经之路 。白象也不例外,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品来抢占中高端市场 。
2020年,白象推出了中高端速食产品“鲜面传”,价格在12-15元不等,白象为了有所区别,甚至还为鲜面传单独开设了网络店铺 。然而,鲜面传的微博早已在去年9月就停止更新,而天猫旗舰店也已经关闭 。
清华大学品牌营销顾问孙巍表示,白象并非高端化领域的首创者,较难获得市场信任;同时因为白象品牌定位属于中低端市场,因此在打造高端市场短期很难,需要时间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