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10年儿科医生吐真言:带娃就诊前,做好5项准备,事半功倍
去儿科看病,常年如赶春运,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
终于排到了,进去后却总跟医生沟通不好!
要么说了一堆,被医生打断重新问;要么医生问一些细节,想不起来。
然而家长给医生提供的信息,对判断宝宝病情来说又至关重要。
毕竟孩子小,表达不好自己的感受,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代言人”。
那么,怎么说才能让医生更快了解娃的病情呢?
科大大专门跟坐诊的专家聊了聊,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1
就诊前做好这5件事,看病效率翻倍!
1、及时记录宝宝病情
医生询问细节时,也方便查看回答。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可以参考下图: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2、观察孩子一般状况(吃喝、精神、睡眠、大小便)
记住:不要跟其他孩子比,而是跟娃平时的状况比。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尽量提前预约,避免频繁更换医院
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医院公众号等等,一部手机就能搞定。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4、带孩子看病首选儿科
一般18岁以下,都建议挂儿科,会更加专业也更安全。
但因部分医院规定和系统存在差异,有些医院儿科只负责到14岁,所以14-18的孩子,初次到陌生医院就诊,要提前问清楚。
5、带上病历本、社保卡或父母身份证等
如果是复诊,带上前一次的检查单、化验单、处方、病历等。
如果孩子住过院,带上病情检验单、疾病诊断书等,供医生参考。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2
这样说,医生更容易了解病情!
1、描述病情简洁,不要流水账
【 医生|10年儿科医生吐真言:带娃就诊前,做好5项准备,事半功倍】不说跟病情无关的话,医生才能抓住重点做判断。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2、描述时少用虚词、多用数据
什么是虚词?
“大概”、“好久”、“一直”、“很多”、“从来”等等,这类笼统的、模棱两可的描述都算。
要多用数据,比如发烧多少度,咳嗽了几次,腹泻了几次等,数量化描述。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说吃过什么药,吃完后有无变化
比如孩子发烧,有没有吃退烧药,吃了哪种退烧药,吃完后有没有退烧,多久退烧的。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医生了解完病情,会有个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对此,专家提醒宝爸妈们,还要注意下面3点: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最后,专家还说了一句话:家长的玻璃心,往往比孩子的病痛更可怕!
孩子生病,宝爸妈难免着急,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冷静。
- 女婴身上味道刺鼻,一天洗3次澡也没用,医生检查后说出了原因
- app|凌晨3点肚子痛,上午到医院挂号,医生惊讶:您可真沉得住气
- app|胎记是怎么来的?产科医生:孕期要避开3种行为,以免宝宝长胎记
- 婴儿对着母亲“微笑”,医生伸手就是一巴掌,了解原因后宝妈道谢
- 产检时医生说“少指”,孕妇坚持生下来,全家看到宝宝后又喜又愁
- 真相|孕妇肚子上插着一把剪刀,胎儿被迫取出,真相让医生很无语
- 宫缩|怀孕28周很关键,产检时3个问题医生不提,产妇也要主动问
- 顺产遭遇男护士“刮毛”,产妇想让丈夫帮忙被拒,医生:不要多想
- 医生|8岁女童鼻腔出血查出“白血病”,医生苦苦劝告:这种玩具别买了
- “天才”胎儿走红,还在妈妈肚里就会“算数”,医生清华北大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