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犯过一个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错误 , 那就是在我儿子因为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嚎啕大哭 , 或者不愿意跟小朋友分享交换玩具的时候 , 我都会劝儿子说“大方点 , 友好点 , 我们要学会分享 , 就让小朋友玩一会儿呗 , 玩完就还给你了 。 ”
这样的话术是不是很耳熟?如果你现在依然这样劝说自己的孩子 , 那我建议你看完我这篇文章 , 换一个角度审视这种话术 , 你会发现 , 这么说有可能是错误的 。
之所以说这个方法是错误的 , 是因为我观察到 , 如此劝说自己的孩子 , 并不会让孩子变得友好大方 , 下次主动分享玩具给别的小朋友 , 相反 , 儿子后来见着小朋友就跑 , 不愿意在有小朋友的地方玩 ,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有小朋友的地方 , 他说害怕小朋友抢玩具 。
可以说 , 我的做法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并没有起到任何促进提高的作用 , 反而是制造了一个新的困难 。
那么究竟错在哪里了呢?
文章图片
如果我是孩子 , 我希望爸爸妈妈们了解的客观成长规律和我内心的想法
不论是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 , 背后都有客观的规律 , 这是孩子成长的共性 , 这些规律在每个孩子身上的出现又会出现早晚快慢、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 , 这是孩子成长的个体差异 。
所以我们在引导和评价孩子的行为的时候 , 首先要了解这些客观规律 , 现在我们就转换角色 , 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解释“不愿分享玩具、害怕分享玩具”这个行为 。
1、我不愿分享玩具 , 不是我不够大方 , 而是我的物权意识萌芽了
孩子1.5岁到3岁之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 其标志性行为是:
开始对家长说“不” , 各种不服从 , 不配合
开始界定“我的东西” , 经常使用“我”这个代词 , 有了强烈的物权意识 , 认为这是我的东西 , 别人不能拿走
基于这样的心理发展规律 , 孩子不愿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 , 本质上是物权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 , 是非常正常的行为 , 而非“自私、霸道、不友好” 。
文章图片
同时 , 2-7岁的孩子的思维发展又处在前运算阶段 , 呈现“自我中心”的特点 , 考虑问题是从自我出发的 , 不能换位思考 , 所以 , 如果我们给孩子讲玩具和社交各方面的人生大道理 , 孩子多半都是听不懂的 。
如果家长不站在成人制定的道德高度来评判分享玩具这个事情 , 我的东西属于我 , 我有支配的权利 , 我有不分享的权利 , 这个做法并没有错误 。
2、当我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的时候 , 我希望得到大人的支持和帮助
当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的时候 , 孩子当下的情绪是伤心的 , 难过的 , 孩子当下最直接的需求是 , 把属于自己的玩具拿回来 , 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出手帮助自己 , 而不是反过来被教导要大方 , 要友好 , 要让着弟弟妹妹 。
家长“胳膊肘往外拐”的做法会让孩子再增加一层委屈的负面情绪 。
如果家长无法看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 那就请换位思考一下 , 你愿意有人在不经过你的同意之下 , 打开你的衣柜拿走你最爱的包包、鞋子、衣服嘛?
文章图片
强迫孩子分享 , 透露出成人放不下的焦虑和面子
试想一下 , 在一个公共溜娃的地方 , 周围都是家长和小朋友 , 你的孩子因为不愿意分享玩具而嚎啕大哭 , 而对方小朋友因为得不到玩具也放声大哭 , 你会怎么办?估计大多数家长会劝自己的孩子分享玩具 。
- 孩子身上这5个部位,最容易“隔代遗传”,讨厌自己生得不像自己
- 他还是个孩子,你们不能怪他!
- 别再打着“放养”的旗号偷懒,家长做到这5点,孩子才能更优秀
- 李玫瑾:当孩子开始顶嘴时,父母学会这样说,孩子将来会更有出息
- 为何上大学后,孩子就不常和父母联系了?是孩子无情还是另有隐情
- 李玫瑾:长大没本事的孩子,吃饭时有以下表现,第一种就惹人讨厌
- 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 河南一老师让学生给妈妈打电话说“我爱你”,孩子还没开口就哭了
- 5岁女儿对父亲身体产生好奇:善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了解身体
- 父母常说的这3句话,太伤孩子的心了,别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