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创业成功案例 温州商人创业扶持( 六 )


什么是温州人的生意经?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早确立个体经济意识的温州人,如今开始了新的创业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创造了以家庭工业为主,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农村集镇为依托,以面向全国小商品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骄人成绩 。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山多田少,区位条件较差,自然资源也无明显的优势,这就决定了温州人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的外衣来获取比在当地打工更高的回报,这便成为温州人“走遍天下”的原始动力 。不断开发新的市场,也成为之后温州人经济扩张过程中不变的主题 。
在“走遍天下”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地缘关系结成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温州人在异乡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抱团上岸” 。温州人的社会网络主要由族亲、朋友、乡邻三者编织而成,这为他们的流动和迁移、就业、融资及情感沟通等活动提供了支持 。在创业过程中,“第一桶金”是来之不易的,它必须依托于足够的信任 。温州人做生意的一大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 。他们之所以成功,血缘亲缘占的比例很大 。温州人大多数以群体聚合的方式来从事各种工作,特别是生意方面的事情,楼上住人,楼下聚集了自己家或亲戚家的很多人,印刷、缝纫、做鞋、制眼镜,加工小电器……一边紧张的工作,一边说些简单的邻里故事 。到吃饭的时候,解下围兜,走到后面的厨房,围成一桌,开心的聚餐 。这样的工作模式,几乎不需要管理;赚得多,大家吃得多,也能心安理得;谁要是想偷懒,看看四周都是自己的亲人,你偷懒就意味着别人要多干一些,于是,就会不忍心;更不会有人把原材料偷出去为自己所用 。因此,成本低,利润高,许多温州人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
这样的网络也使得很多温州人借助地缘关系,在白手起家的时候通过相互之间的借贷,凑到了“第一桶金” 。这样既降低交易成本,又减少他们在异国他乡所面1海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风险 。有人曾经根据全国各省市合同履约率来衡量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统计显示,浙江和上海是合同履约率最高的两个地区,并由这两个地区往北和往西履约率水平梯次下降 。
李方源是温州颇有名气的印刷设备经销商,2005年他移师南京,欲占领南京网络印刷设备市场 。初来乍到,李方源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的拜托他们为其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 。同时,他利用全国私人企业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然后在南京招兵买马 。终于,借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的机会,他让不少国内外企业了解到产品不错,上门推销就容易得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随着他在南京的信誉的增长,不到_年,李方源就在南京站住了脚 。
再有,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大喜功 。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 。纽扣、标签、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 。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企业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而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 。正是温州人敢干、能吃苦的事实,构成了温州人创业成功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