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应对宝宝长牙期难题?婴儿长牙规律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长牙期难题?婴儿长牙规律

文章插图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长牙期难题?婴儿长牙规律】宝宝几个月长牙?婴儿长牙规律是怎样的呢?同时,在孩子长牙期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要如何一一轻松应对呢?接下来,小编就来为烦恼的新手爸妈出出主意吧 。
婴儿长牙规律
当宝宝的牙床冒出小小的、白白的乳牙蕾时,相信爸妈们会非常高兴:“我的宝贝长牙了” 。然而每个孩子长牙的时间并不相同,有人3个月大就开始长牙,也有1岁之后才开始长牙的,因此爸妈们不用太紧张 。只要宝宝在1岁半之前长出第一颗牙,3岁前20颗乳牙全部长出来就可以了 。
宝宝大约在6~10个月大时,最先长出下颚的2颗门牙,接着于8~12个月大时长出上颚4颗门牙,9~13个月大时长出下颚2颗侧门牙,12~18个月大时长出4颗前臼齿,12~24个月大时长出4颗犬齿,24~36个月大时长出4颗后臼齿,至此20颗乳牙全部发牙完成 。
不过,每个宝宝的长牙时间存在差异,没有按照上述时间长牙没有关系,要特别注意的是乳牙的生长顺序,万一有误,有可能是因为先天性缺牙或某些遗传疾病的关系,必须带去给牙医检查 。
介绍了宝宝长牙的规律,下面再来看看婴儿长牙期常见难题吧 。
婴儿长牙期常见难题
爱咬手指或硬物
宝宝萌芽时爱“啃”东西,是牙齿萌出刺激牙龈引起的 。家长无需禁止宝宝咬东西、啃手指 。可购买咬牙胶磨牙饼条回来让小儿咬 。通过咀嚼硬度适中的咬牙胶或磨牙饼条,既锻炼咀咬的动作,提高牙齿的坚固性,又能减少幼儿出牙时的不舒服感觉 。但家长需要注意选择质量好、易于小孩抓握的产品 。同时需要多关注孩子,这个期间不要让宝宝随便拿东西往嘴里放,尤其是容易发生误吞而引发窒息的小件物品 。
牙龈红肿、发痒
牙齿萌出要穿破牙龈黏膜,会对牙龈造成刺激,出现牙龈红肿、发痒的症状,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很重,等到牙齿都长出来后自然会消失 。不过,家长在这段时间需要注意加强幼儿口腔清洁,可用经煮沸过的棉纱布包裹食指伸入宝宝口内清洁,特别是清除进食后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留物和牙齿周围的牙龈组织 。特别是晚上一定要清洁口腔,让孩子保持口腔干净入睡 。
随着牙齿的陆续萌出,可以用指套牙刷帮助刷牙 。如发现牙龈出血、口腔有臭味,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
口腔黏膜发炎
萌芽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牙龈痒的刺激,容易出现磨咬牙齿、牙龈 。
而另一方面,萌出期牙龈红肿又易被磨破 。如果宝宝的免疫力较弱,口腔里原有细菌就会大量繁殖、侵袭,引起口腔黏膜发炎,甚至出现小溃疡 。翁志强建议,天气好时,要多带宝宝外出晒太阳,吸收新鲜空气,以增强免疫力,同时有助于钙的吸收 。每次进食后,想办法让宝宝喝口水或帮助清洁口腔内残留食物,避免食物残留助长细菌繁殖,如果发现宝宝口腔黏膜溃疡疼痛,要尽快就诊 。
流口水
宝宝在萌芽期会流口水,相信许多家长并不陌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翁志强解释,牙齿的萌出会刺激牙龈的神经末梢,增加唾液的分泌 。尤其是在宝宝睡着后,吞咽减慢,流口水的情况就更明显了,建议家长要用软棉布围好或及时擦干流出的唾液 。嘴周经常受到口水“侵袭和浸泡”的皮肤,可适当涂抹润肤霜进行保护 。但家长需要注意宝宝是否出现牙龈红肿、口角皮肤糜烂等情况 。
发热
宝宝出牙时会发烧,一般是由于宝宝在啃咬东西时导致红肿的牙龈磨破,加上孩子的自身免疫力较弱,这就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进而引起发热 。如果是萌芽引起的发热,切勿掉以轻心,要注意加强口腔卫生清洁并多喂宝宝喝水,如果体温在38°C以下,不需要服退烧药,但超过38°C,需要去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