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怎么作弊的,科举作弊如何处罚?优质

古代的科举考试难度很大,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生们也是用尽了各种招数 。隋唐时代是科举考试的创制与初期阶段,任何一项制度刚开始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完善阶段,科举制度也不例外 。制度不完善的结果不是有一些考生动了歪主意,找人替考 。
因为在古时候没有指纹等鉴别身份的技术,所以替考也是当时作弊的一种手段 。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为了确保考生填写信息的真实性,除了要求考生本人亲自到县衙当场填写完与本人有关的所有信息,报考的时候还需要邻里族人担保 。担保人必须是有身份地位的人,而且他们要在官学提供的文件文件上签字,以保证这些担保的有效性 。有了这些有地位人士的担保,就是为了防止冒名顶替 。还有一种作弊方式,那就是买通阅卷人和评审官 。
在唐代的时候,试卷上的人名、籍贯等信息阅卷人都可以看到,可想而知,通过贿赂考官而进行舞弊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在宋代就行不通了,唯有胡明公道在孤寒一向此中求意思就是没什么关系和背景的考生真应该好好感谢腾路胡明制度 。所谓的滕录就是指抄写试卷,是宋朝用于杜绝舞弊的方法之一 。


古代考试怎么作弊的,科举作弊如何处罚?优质

文章插图
【古代考试怎么作弊的,科举作弊如何处罚?优质】考生们的亲笔试卷称之为真卷,官府统一的藤路之后送去存档,藤露的卷子称为草卷,送给考官评阅 。由于草卷的字迹与本人字迹并不相同,考官们并不知道自己批改的试卷竟是出自谁人之手,所以就杜绝了此类作弊的可能性 。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最常见的作弊方式就是夹带小抄 。
比如浙江宁波镇海就发现了一件清代厢式中的作弊小抄 。这个小抄是一块儿长64cm、宽40cm的白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米粒一般大小的工整小楷,其中还有用红色圈出的重点 。虽说这块儿白灵面积不算大,但是上面足足抄写了四万多字,所以监考就会变得很严,考生必须脱光了衣服接受检查,还要把头发都拆开来接受检查 。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规定,比如说衣服只能穿单层的 。但是尽管如此,依然有写着密密麻麻四书五经的小抄上衣作为文物保存在了故宫博物院里 。最后的一种作弊方式,您可能想不到,那就是飞鸽传书 。
因为古代科技考试要在考场一连考上好几天,考生也需要在考场住上好几天,期间是不允许出考场的 。考生们就利用这一点,平时喂养训练鸽子 。到了科举考试时,考生的家人会趁着夜色把鸽子放进考场,考生通过鸽子把试题带回家中,家中的老师再把答案写下来,让鸽子再带回考场 。这种作弊手段神不知鬼不觉,实在是高啊!当然,如果考试作弊被抓了,结果也是非常惨的,最轻的就是被赶出考场,永不录用,三代以内都要受到牵连,而情节严重的,就会被打板子,甚至发配充军 。如果是团伙作案,甚至是会被杀头和灭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