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低热出疹需警惕手足口病( 二 )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 , 心率增快或缓慢 , 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 , 四肢发凉 , 指(趾)发绀 , 血压升高或下降 。
四、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 ,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 , 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 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 , 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 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 因此 , 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 因此 ,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 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 ,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 , 无严格地区性 。
四季均可发病 , 以夏秋季多见 , 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 该病流行期间 , 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 , 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 , 传播途径复杂 , 流行强度大 , 传播快 ,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
五、手足口病的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 , 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 , 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 , 幼托机构发现病人 , 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 , 及早治疗食积 。
(1)加强监测 , 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及时采集合格标本 , 明确病原学诊断;
(2)做好疫情报告 , 及时发现病人 ,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 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 , 发现疑似病人 , 及时隔离治疗;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 , 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 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 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5)流行时 ,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6)饭前便后要洗手 , 预防病从口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 , 减少被感染机会;
(8)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 , 避免日光曝晒 , 防止过度疲劳 , 降低机体抵抗力;
(9)医院加强预诊 , 设立专门诊室 , 严防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