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来论|让引诱小学生上瘾的“卡包”远离孩子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北武汉一名小学生痴迷于购买“卡包”,先后花了7000多元用于“抽卡”。采访人员注意到,近年来,因为学生瞒着家长花钱抽卡引发的纠纷多有发生。律师表示,小学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大额的超出小学生消费能力的消费行为,如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则该消费行为无效。
据了解,此类“抽卡”包括“奥特曼”等多个主题,卡包分成不同的等级,一包的价格从几块钱到上百元不等。卡包外貌照片显示,在一卡包背后标有卡包内包含了八张普通级别的卡片和一张珍稀以上级别的卡片,但无法确认里面所包含的具体卡牌都有哪些,只有打开卡包才能知道结果。商家称,每天都有不少孩子来购买这类卡包。
据此判断,小学生痴迷的“抽卡”类似于时下流行的“盲盒”,即商家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卡片的喜爱,将卡包进行不确定性包装销售,其新奇的形式和运气成分,满足了小孩子的猎奇心理,貌似不太高的价格,也让家长放松警惕,不知不觉地让孩子们沉迷其中。
实际上,卡包生产商有时还会推出限量、限时的卡包,包含一些“绝版卡片”,价格昂贵。孩子们为了得到“绝版卡片”,不惜大量购买, 不仅花费大量钱财,引发纠纷,重复购买也造成了卡片的浪费,不经意间促成了孩子们之间的攀比、炫耀、虚荣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培养小孩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正确理念。
【 纠纷|来论|让引诱小学生上瘾的“卡包”远离孩子】更重要的是,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小学生就属于上述规定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自行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小额消费行为有效,但如果消费金额明显超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消费能力,与其年龄、智力水平不符,则家长作为监护人有权拒绝追认,要求商家进行退款。
据悉此类纠纷近些年来屡见报端。 小学生痴迷“抽卡”应引起多方重视。首先,小学生以获取限量版卡片为目的购买盲盒的行为具有典型的射幸行为属性,即“抽卡”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赌博行为,而这种不确定性、不规范性会影响“卡包”盲盒的真实有效,也超出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判断能力,无形中给购买者带来欺诈性风险,也会助长赌博心理,给孩子们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亟待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严加规范。
其次,家长要强化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和关心。如出现类似纠纷,家长首先可与商家协商退款,协商不成的,家长可向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进行投诉维权,必要时提起诉讼,要求商家退款。在平时则要加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家长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出好榜样,理性消费,防范孩子痴迷“抽卡”等不合理消费行为,并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宝、微信等账号支付密码,不要让孩子随意使用家长的手机在线购买卡包,毕竟究竟是家长还是未成年人在使用,第三方平台也难以分清,家长若要维权,需举证证明该行为并非家长本人行为,而不能以一句“我不知情”就将自身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作者:斯涵涵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纠纷|来论|让引诱小学生上瘾的“卡包”远离孩子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