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朵|跟孩子讲道理是“下策”,批评打骂是“下下策”,那“上策”啥

我们都知道动辄批评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危害特别大,是教育孩子中的“下下策”,因此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更偏向于对孩子“讲道理”,寄希望于通过讲道理能够“点化”孩子,帮其成为更优秀的人。然而讲道理真的管用吗?可能也只是“下策”而已。
孩子去游乐园“乐不思蜀”,母子二人走路两小时回家
前段时间同事小林分享了一段她的真实经历,让我感觉很受触动。小林家的孩子今年7岁多一点,正是最顽皮跳脱的时候,平时小林没少对他讲“大道理”,然而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从来没有放在心上,最后仍然是我行我素。
左耳朵|跟孩子讲道理是“下策”,批评打骂是“下下策”,那“上策”啥
文章插图
五一假期时孩子求小林带着他去游乐园玩一天,小林想到因为工作繁忙,已经很久没带孩子出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天孩子来到梦寐以求的游乐园,玩得十分尽兴,几乎每个项目都要至少玩上两遍,等到天黑时孩子仍然是兴致勃勃,一点都不想回家。
然而对于这样的情况,小林并没有像很多家长一样,直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更没有当众指责斥骂他,只是对着孩子说“咱们带的钱只够你玩到这里了,如果继续玩的话,咱们打车的钱就没了,只能步行回家,你觉得呢?”
左耳朵|跟孩子讲道理是“下策”,批评打骂是“下下策”,那“上策”啥
文章插图
听完小林的话,孩子并没有放在心上,嘴上说着“再玩一回就不玩了”,却仍然是玩得很欢乐,小林对此并没有阻止。
等到该回家的时候,孩子兴高采烈地准备打车时,小林决定给孩子一个教训,表示因为孩子玩得太久,打车的钱已经没有了,现在只能走回去。孩子虽然十分疲惫,可是又很无奈,最后两人足足走了2个小时才到家。
自此以后小林再带孩子外出时,孩子果然不再“耍无赖”,回家的时候积极了很多。比起来以往不停对孩子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小林这次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左耳朵|跟孩子讲道理是“下策”,批评打骂是“下下策”,那“上策”啥
文章插图
还在对孩子不停地讲道理?这可能只是下策
相较于动辄对孩子打骂批评的“下下策”来说,有的家长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好自身情绪,不停地对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然而这种对孩子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其实可能也只是下策而已。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来自瑞士的让皮亚杰认为“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换而言之孩子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家长所对孩子讲述的道理,很难从根本上转变其观念,苦口婆心地不停教导,最后可能只是对孩子的“无效沟通”而已。
左耳朵|跟孩子讲道理是“下策”,批评打骂是“下下策”,那“上策”啥
文章插图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家长对孩子讲道理,孩子首先应该持有一种接受态度,其次能够理解家长话语的含义,最后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这样的教育才能起到效果。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自然而然也就难以接受家长的大道理,讲道理的教育方式也就无法起到家长预想的那种效果了。
对孩子“行不言之教”,才是教育孩子的“上策”
就像小林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样,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讲道理,孩子可能很难听进去,但是经过一番实际行动之后,孩子却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并且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时刻铭记。
左耳朵|跟孩子讲道理是“下策”,批评打骂是“下下策”,那“上策”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