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 )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 , 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 , 采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 , 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矫治 。
4、兼顾对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宣传 ,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 教师的认知偏差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压抑 , 出现攻击行为 。青少年时期 , 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榜样之一 , 是公正的代表 , 遭遇问题时 ,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与爱 。
如果教师缺乏包容心和耐心 , 不能以平和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 , 反而横加指责 , 学生则会失望 , 更易叛逆 。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 , 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受严重的创伤 。
2、协调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家庭中以自然的血缘和人伦为主的关系 , 如父母与子女、弟兄姊妹 。民主的、宽松的家庭给青少年一个温馨的港湾 , 专制的、严苛的家庭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 易养成孩子孤僻、专横的性格 。
因此 , 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维护必须以家庭为起始点 , 以全体家庭成员的优良品质及和睦的关系为依托 , 同心协力为每一个生命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
3、协调同学、朋友间的关系 。青少年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 , 也希望被同学、朋友接纳 , 渴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若同学、朋友关系不融洽 , 甚至关系紧张 , 就会呈现孤独、苦闷、郁郁寡欢的情绪状态 。
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各种形式 , 倡导青少年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 , 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 , 在交往中取得进步 , 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 。
五、发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如果发现青少年有明显的适应不良、学习不专心或学习成绩下降、古怪异常行为、焦虑抑郁情绪等 , 就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mmyuer.com/)小编编辑整理
『本①文①来源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