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文章插图
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 , 不是一帆风顺的 , 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心理学把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称为“挫折耐力” ,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大量的实践证明 , 心理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不能全面认识自己 , 不能承认接受现实中的自我 。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全面认识自己 , 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 , 把自己摆到适当的位置 , 既不要狂妄自大 , 也不要妄自菲薄 , 而要不卑不亢 , 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适宜的估价 。
近年来我国有关调查表明 , 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 。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
心理健康 ,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学习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有效率的生活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1、智力正常 。
2、情绪适中 。
3、意志健全 。
4、人格统一 。
5、人际关系和谐 。
6、与社会协调一致 。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牲 。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 由于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叛逆及依赖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 , 使得他们的焦虑情绪较重 。并且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脆弱 , 生活阅历的肤浅 , 抗挫能力较低 , 因而更易产生心理障碍 。
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 , 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 , 进而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 以致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精神疾病 。所以青少年时期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非常时期 , 全社会都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二、改善家长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者 , 与教师一道结成施教的主干力量 。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 , 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人才 , 家长及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大的感染力 。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全面深入地学习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咨询心理学等相关学科 , 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梳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 , 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只有这样 , 才能正确指导、解决青少年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 , 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 。
三、中小学应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 实行心理干预
1、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 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学知识 , 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技术 。
2、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 渗透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