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政策密集释放 多地积极绘制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路径图( 二 )


多地完善细则打造“芯”高地
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多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和资金、人才等细则,明确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路径图 。
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表示,南京正在瞄准建设“芯片之城”这一目标,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采访人员获悉,江北新区作为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已汇聚集成电路企业近400家,产值将近500亿元 。未来将加紧培育光电子芯片特色领域,在下一代互联网、高速大容量光纤通讯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
这不是个例 。近一个月来,成都出台四个方面十条政策措施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明确,对实际到位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贴息;企业年度营收首次突破1亿元,奖励核心团队200万元;毕业3年内未租购到人才公寓可领24个月安家补贴,进一步营造集成电路人才安居乐业环境 。《珠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日前出台,明确到2025年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年度总营收将突破300亿元,汇聚超过2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集成电路从业人员,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
与政策密集出台相同步,不少地方也在加快谋划千亿级的产业项目 。8月25日,武汉提出将重点发展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和卫星导航芯片,形成以芯片设计为引领、芯片制造为核心、封装测试与材料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重点建设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弘芯半导体制造产业园、武汉光谷集成电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上海发改委日前也表示,新片区将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引进国际前沿水平产业项目 。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
加强“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
在业内看来,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需要海量芯片作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下一步需进一步聚焦技术短板弱项,加大中长期资金支持鼓励创新 。
“解决集成电路研发资金问题,长期稳定持续高强度的投入,是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得以成功的根本道路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教授魏少军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表示 。他指出,从产业发展层面上看,无论是各地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还是科创板,已经使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下一步需要国家战略引导下的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增加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特别是对未来10-15年的科技发展,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 。同时进一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需进一步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集成电路科创企业成长壮大的融资渠道 。以科创板改革为契机,建立起向科创企业精准输送金融血液的对接机制 。
在巩固壮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同时,需要进一步聚焦短板弱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魏少军指出,下一步需要努力在关键设备、基础材料、工具软件以及特色工艺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打造更优的创新环境,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地方应因地制宜,强化统筹协调,尊重市场规律和技术路线,有序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布局,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