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定要知道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婴儿心理特点
婴儿一出生 , 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 , 也开始了和别人的交往 , 突出表现在感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上 。半岁以后 , 身体活动的范围扩大 , 爽收可以模仿多种动作 , 出现语言的萌芽 , 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音节 。
到9-10个月后 , 因而已能听懂一些词 , 并且按承认的话去做一些动作 。只是直到1岁 , 孩子能说的词还是极少的 。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时期 。婴儿在这是学会走路 , 开始说话 , 表现出表象思维和想象等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 , 出现独立性 , 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 。
如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后的准备阶段 。
1-1.5岁的孩子初一理解语言阶段 。他能听懂许多话 , 但是说出的不多 , 有的孩子甚至完全不说话 。
1.5岁以后 , 孩子有一个似乎是突然开口的阶段 , 一下子就说得很好 。
2岁左右的孩子 , 虽然说话不成句 , 但总是喜欢叽里咕噜地说话 , 更喜欢模仿大人说话 。
到了3岁 , 能够初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
与此同时 , 婴儿的表象也发展起来 。特别是1.5-2岁 , 当事物不在眼前时 , 婴儿能够在大脑中出现关于该事物的表象 。表象的发生是婴儿的认识后动出现重大的变化 。记忆已不仅停留在再认那些重新出现的事物 , 还可以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表象的发生使婴儿有可能产生想象 。
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 。这是出现了游戏萌芽 。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形式——思维 , 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 。这是孩子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 。比如 , 能够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加以分类 , 主动叫“爷爷”、“奶奶”、“哥哥”、“姐姐” 。在生活中 , 2岁以后孩子开始会讲道理 , 对一些事情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
只是这时候的思维还是非常具体的 , 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 。至此 , 婴儿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 。
此外 , 在孩子2-3岁 , 会出现独立性的表现 。独立性出现时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 。这是孩子知道“我”和他人有区别 , 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 , 在行动上要“自己来” 。独立性的出现是婴儿心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 , 也是人生最初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它表明 , 婴儿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 , 才能够有暨大的主观能动性 。
婴儿出生时固然已不同于动物 , 但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 , 才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
1、退缩性行为
有些孩子聪明又健康 , 学习成绩也不错 , 唯一不好的就是畏缩 , 在人多的场合 , 他总是静坐在一旁 , 别人问话 , 他脸涨的通红 , 不答话 , 有时咬铅笔、吮手指 , 对旁人似乎没有什么兴趣 。像这种情形 , 一般称为“退缩性行为” 。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在团体中很容易被别人忘记其存在 。产生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 但与所受到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
2、破坏性行为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破坏性行为 。孩子的某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破坏性的 , 但经分析 , 其目的很多却是建设性的 。例如 , 孩子把闹钟拆开 , 想了解它是怎么响的;把彩色的玻璃镜砸开 , 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花等 。孩子就是通过这种貌似破坏的行为来探究和认识事物的 。因此 , 这类行为是健康行为 。但是 , 有少部分孩子经常故意打破学校或邻居的玻璃窗、灯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