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种方式来祭祀 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信仰 。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你们那是怎么祭祀的呢?
一、放天灯

用哪种方式来祭祀 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 。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 。
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
二、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
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
三、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
有的大户人家要做上几百上千块,还送到城里亲眷处,供佛的地方 。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
四、祈丰收中元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五、面塑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
六、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
此时一些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农作物祭供,向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 。因此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
七、祭祀土地和庄稼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
【用哪种方式来祭祀 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家中供奉有土地公土地母像的,可以直接在神像前祭祀 。一些地方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
八、吃鸭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 。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
总之,中元节虽然被称为“鬼节”,但其实并不吓人,它更像是一个纪念逝者的特殊节日,缅怀过往,寄托思念 。各位看官,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