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常见疾病:产后“妈妈病”大盘点


产后常见疾病:产后“妈妈病”大盘点

文章插图
女性在产后或多或少身体都会有些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导致产妇常见疾病的产生?最常见的产后“妈妈病”有哪些?产后“妈妈病”要如何预防?产褥期虽然比妊娠期短得多,它的重要性并不不亚于妊娠期,产后康复的好坏,关系终生 。
【产后常见疾病:产后“妈妈病”大盘点】以下六种“产后病”需提早预防找准对策 。
分娩以后,除乳房外,产妇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尤其是生殖器官,都要回复到到妊娠前状态 。这种变化相当缓慢,需要6—8个星期才能完成,这一段时间就叫做“产褥期” 。产褥期虽然比妊娠期短得多,它的重要性并不不亚于妊娠期,产后康复的好坏,关系终生 。
全身变化多端,再加上分娩时的体力消耗,使产妇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易于感受疾病 。此外,子宫颈口尚未全闭,子宫内又留有胎盘剥离面创口,细菌很容易侵入而在恶露(产褥期间的阴道排出物,为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的混合物)的培养下孳生繁殖,引起炎症 。
乳房变化:产后乳房的变化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所以,要提高警惕 。而产后乳腺炎通常发生在产后第10~14天,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发病原理是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长、繁殖 。其治疗一般采取卧床休息、热敷、水分摄取及抗生素治疗 。如症状非常严重,已有明显的发烧、疲惫症状,或是乳头有破皮皲裂的状况等,需要到医院就诊 。
内分泌变化:产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皱壁减少,同时,外阴腺体的分泌功能和抵抗力也开始减弱 。这时,需要调节内分泌,改善产道不适感觉 。据鲍主任介绍,内分泌疾病不仅会表现在女性面部长黄褐斑、乳房肿块和子宫肌瘤,还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等病症 。治疗时应从调理气血、化淤散结等方面着手 。
另外,女性还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还应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以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 。
“妈妈病”之一:产后腰腿痛
妊娠期间,胎儿的发育使子宫增大,同时腹部也变大,重量增加,变大的腹部向前突起,为适应这种生理改变,身体的重心就必然发生改变,腰背部的负重加大,所以孕妇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 。到了分娩的时候,现在产妇分娩时多采用仰卧截石位,产妇在产床上时间较长,且不能自由活动,分娩时要消耗掉许多的体力和热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剧 。
在产褥期和坐月子期间,有的产妇不注意科学的休养方法,活动锻炼不得法,有的产妇过早的参与劳动,还有的产妇产后睡弹簧床也不利于腰腿部的恢复,这种种情况都可以引起产妇在产后,感到腰腿部疼痛较重 。
产妇在产后感到腰腿痛一般说是属于生理性的变化,是可以恢复的,如果属于怀孕和分娩引起的疼痛,一般在产后1周后疼痛就会减轻 。在坐月子期间注意劳逸结合,将会恢复得很好 。如果疼痛不但不见减轻,相反逐渐加重,要请医生医治为好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