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


妈妈对于宝宝有些行为,总是觉得很困扰,例如:吃脚趾、抓到什么都放嘴里、拉扯妈妈的项链和头发、把桌上的东西用手扫到地上,甚至抓起玩具随处乱丢等 。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宝宝发展得更顺利!

宝宝有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

文章插图
孩子的基础教育往往决定孩子的性格的养成,下面让我们看看“宝宝这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
"老师,我们家宝宝总是吃脚趾头,感觉很脏,要怎么办呢?""老师,我家宝贝会爬之后,抓到什么吃什么,我已经把家里收得干干净净了,他还是有办法挖出东西来咬,我该怎么办?"专家提醒家长,首先必须思考的是,这些看起来不雅的动作或行为,真的是"坏"习惯吗?
不论是吃脚趾还是用嘴巴探索世界,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的一环,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准备好适当的环境,让宝宝"啃"得尽兴,而非一味地把物品收走,宝宝这方面的发展欲望没有获得满足,还是会想尽办法去找东西来咬,妈妈很 难制止 。因此,建议家长先了解宝宝每个阶段有什么需求,准备好适当的环境,或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满足发展需求 。
基础教育
part10~6个月小宝宝
新手妈咪的前半年,是跟宝宝的磨合期,这段期间家长会熟练关于宝宝衣食住行的种种技巧,包含喂奶、换尿布、洗澡、哄睡等,然而这些日子,宝宝的发展一日千里,抬头、翻身甚至学坐等,都会一一出现 。
肢体刚起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
0~6个月宝宝肢体上的发展尚未健全,因此不会有很多目标性的动作出现,心里所想的事情也很单纯,几乎都是生理上的需求,家长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来,例 如:宝宝常常注视某物品,即表示他喜欢或关注此物 。小宝宝的情绪也跟身体直接相关,通常哭闹就是累了、饿了、尿布湿了等;如果开心,宝宝身体会动,并且发 笑或发出声音 。
宝宝爱尖叫,为什么?
有些孩子满4个月后开始会发出"啊~""呜~""咿~"等无意义的声音,有时甚至会持续一阵子,让妈妈很困扰 。家长可以观察一下,有时宝宝会针对特定的人或玩具,发出特定的声音,虽然成年人听不懂,但对宝宝来说应该是有特定的 意义 。等宝宝大一点,发出声音则通常是要引起旁人的注意,如果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尖叫一般不会持续很久,重点是要观察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
基础教育
视觉和听觉启动孩子发展关键
这时期的宝宝,还无法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视觉和听觉其实都在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妈妈或主要照顾者可以多跟宝宝说话,或是让他多看不同的东西,不用太在意宝宝是否听得懂或看得懂,其实小小的人儿都默默在吸收 。
如果宝宝平常都是平躺着睡,清醒时就多采用趴姿,手脚会比较有力气 。这时期视觉和听觉敏感,可以找颜色鲜艳、有声音的玩具,让宝宝上下左右追视,头转动起来,就可以训练宝宝的视觉专注力;在听觉方面,可以每天讲今天发生的事情给宝宝听,这些小游戏或互动方式,都有利于建立日后肢体和语言发展的基础教育 。
尝试辅食训练孩子"专心"
4~6个月的时候,是宝宝尝试第一口辅食的阶段 。有些宝宝天生食欲不佳,妈妈只好以电视或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再一口又一口喂,虽然很快就能吃完,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宝宝无法学会专心吃饭,就算以后有能力自己吃,也一定要搭配电视或玩具才能用餐!所以,"婴幼儿时期家长的作为,可能变成孩子长大后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