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点评,我还就不美团了?( 二 )


在具体的业务上,大众点评一方面不断弱化工具属性,增强社区属性——而这正是美团一直求而不得的 。庄帅介绍,“一家餐厅好不好吃,什么菜好吃,美团从2017年就想并到自己的体系来”,但美团App作为高频的工具和内容天然有冲突,工具是用完就走,越快越好,内容平台则是使用时长越久越有利 。饿了么CEO王磊曾向品玩透露,打开饿了么App的时间越长,下单转化率越低 。基于此,大众点评拥有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承担着提升社区活跃度和粘性的重任 。
另一方面,当互联网公司们去线下挖掘流量时,点评作为对接线下商家们的平台可谓是手握富矿,极具变现价值 。
如果你经常去购物中心吃饭,可能对排队叫号应用“美味不用等”并不陌生 。庄帅介绍,早年美团也曾和美味不用等接洽过投资事宜,但这桩投资被同在上海的大众点评拿下 。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美味不用等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美团的怀抱 。
线上排队叫号应用的价值在于,食客不用一直在餐厅门口等位,可以腾出时间逛商场,贡献更多营收 。因此美味不用等广受购物中心欢迎,积累了很多购物中心和热门餐厅资源 。目前美味不用等的运营仍由大众点评负责 。
此外,大众点评的搜索入口参照百度的竞价排名,在结果中安插广告变现 。大众点评的餐厅等供应链资源同步用上了美团的平台,也就顺理成章 。
美团的单一品牌策略
一家公司在建立品牌体系时,往往会有两个路线:一个是以宝洁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多品牌体系 。阿里巴巴旗下有天猫、淘宝、闲鱼、饿了么、盒马等子品牌 。这条路线的好处是一损不会俱损,缺点也很明显:每个品牌都得找到精准的定位,可以跟兄弟品牌借流量,但不能借势 。
另一个方向是单一品牌体系,京东、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是践行者 。以网易为例,旗下有网易游戏、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等子品牌 。
美团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后者倾向,这跟它最近一直讲的故事有关:以本地生活服务领先者的姿态,通过到家、到店、出行、酒旅互相转化,在 C 端获得规模优势,然后利用优势深入 B 端服务市场 。单一品牌策略有助于对外建立公司统一的品牌形象,增强用户、商户等对公司多业务能力的认知 。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曾说过,名字多一个字,就要多费一千万的广告费 。
循着这一思路,去年6月,美团宣布品牌变色,主色调升级为“美团黄”,美团App“黄袍加身”,线下触点和交互入口也都变为黄色,这包括了单车、充电宝、收款码、POS机、收款盒等等 。
此前,美团已经将收购而来的摩拜“剃头”,改名为“美团单车”,就连摩拜的微信公众号都改名为美团生活;2020 年 7 月,美团又将原“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此外,美团外卖、美团酒店、美团优选等子品牌也被强势地归集于“美团”之下 。
如今美团的名称简化是线上线下流量和品牌的统一化、一体化的又一举措 。简化后,公司名称将更加简洁,也便于用户建立美团与生活服务业的联系 。
大众点评的未来
过去5年里,随着大众点评被美团一口一口消化,其独立性一直悬而未决 。
2019年2月,界面新闻发布消息称大众点评这一品牌或许将会被废弃,而相关的功能也将整合到美团App之中,美团此举是为了满足投资人的期望,拉升DAU,而未来商家推荐、排序、收费商家的UI等大众点评赚钱的项目也都会被美团直接拿走 。同时,大众点评的UGC内容评论和外卖酒旅流量也将全部输送给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