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主题班会记录( 二 )


六、放松因沉重学业带来紧张神经的缓冲心理 放松身心也是早恋产生的一个原因 , 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于沉重 , 做不完的功课、考不完的试题让学生感到很累、很枯燥疲惫 。同学之间竞争残酷 , 彼此之间总是“留一手、妨一脚”这时有一个异性的朋友在身边安慰、常常可以缓冲压力 。但是家长老师往往不理解 , 甚至施以高压 。本来挺好的同学关系 ,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产生了“罗米欧、朱丽叶效应” , 干脆就真正谈起恋爱 。
七 、成熟与幼稚并存的“跟风”攀比心理 当代的中学生对自己的内心需要理解的、描述的都很清晰 , 显示出一定的成熟性 。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又有幼稚的表现 , 现象之一部分学生不断地更换异性朋友 , 类似感情游戏;表现之二 另一部分学生需要一种节于友谊与爱情之间的感情 。但在实际生活中 , 这个尺度很难把握 , 容易走向极端 , 身历其中的中学生往往会忘记原来的需要或者无力再回到原来需要的那种“中间”状态 。
心态的不成熟 ,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产生了“跟风效应” 。你不是有异性朋友吗?我也有以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 以提高自身的价值 。针对上述的心理现象 , 教师有责任适时、适当、适度提前预防 , 本着尊重、体谅、理解、保密、自助的原则 , 为他们释疑解惑 。向他们传播科学的青春期健康知识 , 教育他们珍惜人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 。
形成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意识 , 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社会行为良好的现代人 。
一 、指导学生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一个重要的标志 , 是对异性朦胧的渴望 , 他们呼唤友谊憧憬爱情 。由性意识觉醒带来的青春的活力 , 使他们对情感生活的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 分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成为青春期教育面临的课题 。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懂得友谊与爱情的区别 , 友谊有开放性而爱情具排他性 , 爱情必须建立生理、情感、气质和性格四大基础上 , 至少在多数方面要有共同点 , 然后才是互补 , 必须符合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 , 才会避免失败的结局 。
为防止因感情冲动而误入幼稚的“爱情游戏” , 给少男少女纯洁的友情蒙上阴影 。教学管理中 , 及时捕捉男女生之间交往的信息 , 利用主题班会旗帜鲜明地向学生阐明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 , 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尚在不断发展完善时期 , 今天认为正确合理的 , 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 , 明天可能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 , 所以广交朋友 , 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 , 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而不宜过早沉醉于两个人的小圈子里 。
结合男女生之间几种值得注意的交往方式 , 首先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网络道德 , 正确分析、识别、使用网络信息 , 认清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 避免陷入虚幻的网络情感世界而不能自拔 。其次校园生活中 , 异性交往应保持正常的范围内 , 在同学间利用“传纸条”、“互相馈赠”等方法来传递友情与爱情是有区别的 , 一定程度是允许的 , 为学生正常异性交往创设宽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