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主题班会记录


性教育主题班会记录

文章插图
摘要:分析青春期诱发早恋的常见的七种心理 , 探索青春期性伦理教育的最佳途径和策略 。
关键词:早恋生理的必然、青春的欲望、文化的冲击、理性的疏导、恰当的尺度、个性的培养、慎重的观点 。
青春期的性萌动是一种不以时代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现象 。早恋实际上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一种情感体验 , 是一种喜欢异性渴望接近异性的反应 。这种朦胧的性意识和成人有意识有步骤的追求异性 , 并准备承担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和义务的恋爱有本质的区别 。早恋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是未可厚非的 。但中学生的早恋至少在以下方面令人担忧、一影响学业 二 心理的阴影 三 过早进行性尝试出现恶果 。
【性教育主题班会记录】一 、青春期生理发育诱发尝试心理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 中学生对异性的生理结构和情感世界有一种神秘感 , 试图通过与异性的交往来了解 , 有时虽偶尔有性的冲动 , 渴望接触异性的身体 , 但并一定能付诸实施 。这种更多停留在精神层次上需求 , 是柏拉图式的 。很多中学生抱着“与其不试而放弃 , 不如试过再失败”的心态 , 渴望着走进异性生活的天地 。
二、寻找精神寄托的回避心理 当代中学生最缺少的是理解 ,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全方位竞争 , 使一部分学生在贫困、富裕的两极生活中 , 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中 , 在频繁的人际交往冲突中 , 在家长一味地望子成龙成凤的企盼中 , 在离异家庭或特殊组合的家庭的冷漠情感中 , 在个别教师的偏见中 , 承受着大人们难以想象的心理重荷 。这部分学生生活中屡受挫折 , 又得不到正确、及时地引导和帮助 , 其中的少数同学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回避现实中应尽的责任 , 从选择异性朋友中填充内心的空荡 , 在异性朋友的“避风港”中找回自己的失落 , 精神的寄托 。
三、互相欣赏的愉悦心理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 是生理和心理各方面平衡综合的发育时期 。产生于男女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好感是一种很平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
一个有气质或有才华的人无论在谁的眼中都是可爱的 。这也是校园里那些“是非”比较多的总是相对出色的学生的原因 。相互欣赏的男女同学之间 , 本应将友谊的酒酿得更加醇厚一些 , 但由于自制能力差 , 个体意识渐强很容易局限于两个人的小圈里 , 从而使群体意识减弱 , 出现脱离群体的倾向 。
四、寻找刺激的逆反心理 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 升学无望且胸无大志无所追求 , 亲子关系紧张缺少家庭的理解和关爱 , 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 , 精神颓废空虚 。因而产生了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心理倾向 。人生价值取向出现偏颇和迁移 , 在生理巨变带来的本能意识驱动下 , 导致了早恋的产生 。
五、网络、影视、书刊的影响产生模仿心理 如果说生理的发育是早恋产生的内因 , 那么网络、影视、书刊则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成人化的情感戏、生活戏 , 以中学生的角度理解和接受难免产生误差 , 不可避免地向中学生灌输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念或者性观念 。虽冰山一角 , 但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罗曼蒂克式的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的故事 , 足令少数中学生心驰神往 , 大胆越过“雷池”而乐此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