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做好协调工作


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做好协调工作

文章插图
教养孩子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只由单方面负担全责,势必十分辛苦 。因此,如果父亲因为公忙或是必须长年不在家,由母亲一人担负教养的职责时,当父亲的也要对教养孩子的事表示关切,切不可置身事外,站在一个判断或是挑剔的立场,嫌妻子未能把孩子调教好,否则,妻子在辛劳之余又得不到丈夫的体谅,情绪一定相当恶劣,自然的,孩子也会受到牵连,快乐不起来 。
即使是父母双方都参与了教养孩子的责任,两个人因为个性不同,想法难免有所差异 。除非经过相当的沟通,否则在孩子教育上很难有完全一致的作法,甚至常常为了孩子的教养问题争吵 。
生活中,当一方管教孩子时,另一方最好能够加以支持配合,如果对对方的作法不同意时,也要在当时保持沉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示相反意见或给孩子一个不同的指令,免得使对方下不了台,孩子也会陷入两难当中 。最好在事情过后,孩子不在身边时,再行讨论一番 。讨论时,要避免指责对方,不要说:“今天你为什么那么凶!
”应改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说法,如:“看到你骂小明,我的心里有点难过…… 。”“今天你骂了小明,我有一点不放心他,因为…… 。”指责的态度容易激怒对方,引起反击,便容易陷入争吵 。表达自己的感受则是开放自己的心胸,使对方了解而非以应战的情势相对,这样才能进入对孩子真正有益的交谈 。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不难发现我们对教养孩子的看法,往往与自己的童年经验或成长历程有关 。夫妇双方不妨从这一方面相互了解对方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是有其背景的不同不一定不好,不必辩论谁对谁错 。
夫妇间要能够接受彼此有些不同的思想存在,但是在培育孩子的行为上,则要尽景求取一致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要训练孩子自动吃饭,改掉喜欢吃零食的坏习惯时,首先两个人要取得一致的态度 。好比说,两个人可以商量好,利用两周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学着吃饭,同时协议:
一、不喂食 。
二、饭前两小时内不给零食 。
三、只要孩子自己吃饭,立刻给予口头称赞 。夫妇并且约好两周之后评估效果,再决定下一步的作法 。只有双方在具体教养方针上商讨对策,而不强行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养孩子才不致流于空泛,同时,双方也才不容易产生摩擦 。
父母两人,一男一女,在性别上可以发挥互补的效用 。例如:儿子喜欢体能活动时,也许爸爸较有体力陪他运动,女儿有兴趣学习手工时,妈妈则能发挥女性的纤细来指导她 。如果母亲容易心软,无法坚守应有的原则时,可以商请比较坚定的先生来帮助,树立适度的权威 。夫妇俩人也要利用彼此不同的个性和爱好,取长补短 。
有一家夫妻,太太性情急躁,丈夫却心细如丝,耐性十足,太太指导孩子作功课时,母子经常发生冲突,于是改由先生负责检查作业和指导功课,那位妻子擅于说故事,于是由太太负责讲故事领孩子睡觉 。现代家庭里,夫妇两人的角色要有弹性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教养子女更需要将两人的长处发挥出来,好让孩子接触到父母双方的特长,吸取更多的优点 。
管孩子时,大人难免有觉得恼火或失意的时候 。这时,夫妇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疏导、相互鼓励打气尤其重要,孩子是双方彼此共有的,对孩子失望不满时,没有谁能比另一方更能分担忧愁的了,与其相互责备,还不如多加体谅,倾听他的不愉快 。也惟有帮助对方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才能理智地去处理问题 。